百家岩游记散文

2018-11-12散文

  周末,有幸游历了云台山百家岩。

  说起来,云台山倒是去过了多次,像红石峡、小寨沟等景点,记忆深刻。唯独对百家岩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竹林七贤曾在此隐居。对它的了解,仅仅是在通往景区的大巴车上远远地看到过一座塔,据说,该塔名为孝女塔,乃百家岩的标志景观。由于该景点目前已经开发结束,还没有完全开放,就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自己心向往已久,想着有一天能前去探访竹林七贤隐居所在,切身感受一下魏晋隐士之风骨。没成想今天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同行坤兄往来百家岩数次,对这里的风物和典故如数家珍,看来,今天也有了义务导游了。

  临近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三人从云台山景区停车场下路,沿着蜿蜒山路前往百家岩。虽说是阳历三月,但山上依然是一派冬日景象----枯草遍地,满目萧然。前行不远,看到一片葱绿的竹林,让人不由眼睛一亮,在远山的映衬下更加生机勃勃。听说,这些竹子是近年补栽的,是配合景点开发的。走在竹林里的石铺路上,心情陡然轻松许多。行走了约4里,在群山环绕下,秀婷的孝女塔便引入眼帘。路边树立着一块石碑,原来,早在十年前,百家岩寺塔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行不远,在百家岩寺山门前,经过一个叫做解虎坪的地方,路边矗立着几块巨石。相传北朝魏齐间佛门著名武僧稠禅师(480年~560年)在此修行时,闻两虎角斗咆哮,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故得名。在嵇山亭,我们停留了片刻。亭中立有一通石碑,上刻有两个大字:嵇山,字体遒劲饱满,几乎占据了整个石碑,系清代修武知县李景和镌刻。去年5月,我曾在县图书馆见到过这个石碑的拓片,没成想今天见到了它的原貌。魏晋时期,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在百家岩的竹林里饮酒赋诗、畅饮清谈。“嵇山”两字自然对嵇康的怀念。碑亭四角,圆石为柱,周围石栏杆,亭楣上可有历代吟咏百家岩的诗歌,正面刻有金人元好问的《七贤堂》,道是:“水上盘陀不见人,烟中白露玉无尘。竹林未恨风流减,负杀共城曲米春。”由于时间关系,其它的题诗没有留心观看。隐约听到了诵经声,估计距寺庙不远了。

  再往上200余米,道皆砌石为磴。远处,几棵山杏花迎风绽放,传递着春消息,这洁白的花儿让人感受到了云台山的烂漫气息。上来几十余级台阶,是一片开阔地,崇明寺就在眼前,诵经声就是这里传来的。寺前有一棵泡桐树,正对庙门。由于刚过春节,门上的红灯笼和门两边的对联还在。进入寺庙,发现不甚大。院中间有一香炉,绕过香炉来到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前两侧各有一石经幢,高约两米,雕刻精美。院内一隅,四五个居士在用斋饭。据明人李濂在《百家岩记》记载当时周围环境状况:“则见飞峰叠?,悬崖峭壁,连亘起伏,若迎若送,若拱若揖,若拒若斗,堆苍积翠,烟霏冥蒙,不可胜穷,太行秾秀,此当为冠。”可惜,今天感受不到当时的环境优雅。兴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了。奇特的是,崇明寺后绝壁,竟然有一股泉水顺势流下,“乃若泠然自山而下,溅溅有声,穿佛殿之础流入僧厨者,王烈泉水也。”不知何故,如今却无泉水叮咚。百家岩曾为修武县佛教圣地。南北朝时,修武县佛教活动十分兴盛。唐宋时期,修武境内大修寺庙,僧尼信徒众多。出了崇明寺,沿溪前行,见寺西十数通石碑,多是百家岩寺重修碑记。其中以清代居多,也有宋、元、明遗物。还有一方形石碑刻有:百家岩寺。据说这里是百家岩寺旧址了。时有石础、残碑散落路边。原来的百家岩寺位于现在天门瀑布之东半山腰,寺以岩名,创自北齐高僧稠禅师。它负山而建,为历代名刹。后经多次修复扩建,到清代形成庞大规模,一度台殿寮宇,金碧璀璨,后毁于战火。

  这时天空忽然飘起了雨点,落到脸上有一丝凉意。看来是天公作美,想为我们的行程增添了几多情趣。在避暑台西天门瀑布下东上方约50米处,有横石一块,长6米,宽3米,高10米。传说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曾在此醒酒。上有宋嘉祐四年河北提刑曹泾就横石大书“醒酒台淬剑池”六字镌于其上。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没有带酒来,环顾四周,不由想起了在这清幽雅致的石台上,刘伶酒酣之后,高卧于此,置身于野花幽香、流云卷舒、翠竹婆娑、云雾缭绕的佳境,聆听瀑布飞流、山风阵阵、鸟鸣啾啾,心情一定快哉至极了。此刻,自己也想临空长啸一声。在醒酒台下,方广逾数丈,天门瀑布注入其中。由于正值枯水期,天门瀑布无水,也就感受不到“如千丈珠帘,喷冰洒雪,凉气飒飒,侵入肌骨”的景象了。提起百家岩,不能不说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嵇康寓居地就在百家岩。平时,他锻铁自娱,向秀在一旁佐锻,相视欣然。相传嵇康曾在此铸就一把利剑。可以说,竹林七贤为百家岩增添了几多文化底蕴。随着近年来“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的大热,作为一个人文景观,其蕴育的历史厚重感逐渐被越拉越多的人所关注。“远离政治、追求自由,疏朗飘逸、自然旷达”,“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也逐渐被人们所推崇。

  极目远眺,孝女塔就在眼前。我们沿着山路曲折而下,直奔孝女塔。途中,在一处的巨石旁,坤兄向我讲解了“二乐台”的来历。相传为汉献帝刘协与曹皇后游乐处。所谓“二乐”,盖取《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可惜,此石崩塌倒地,字刻朝下。看着石下尚有空隙,我弯下腰,探身进去,想拍个照片,无奈空间狭小,效果不甚理想。但愿有一天景区能想办法将巨石重新竖起来。离开“二乐台”,前面就是著名的孝女塔,就在对面的山坡上。好在山坡也不高。据清代道光年间《修武县志》记载,唐代武则天时,获嘉县有张氏女,为救母殉身投崖而死,其母朱四娘为她建塔于崖上。关于孝女塔,还有一个小插曲。去年11月,我陪老家客人游览云台山,在前往红石峡途中,旅游巴士上导游讲起了孝女塔的典故。当听说此塔是为一个获嘉女子修建时,客人笑着说,“你们也真是,为何不说该塔是为你们修武本地的孝女修建的,那样岂不更好地宣传修武呀?你们真是实在。”一车人听了都报之一笑。也许,历史就是历史,不容半点的附会。离开孝女塔,小雨更紧密了,虽说如此,却让山间空气更加的清新。雨后的百家岩雾气腾绕,天地浑然一体。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是到了山脚下的崇明寺、淬剑池、醒酒台,拜访了孝女塔,没有上山到天门瀑布上头的天门河,上面的观音洞和玉皇庙也没有游览,更上面的王母洞更不用提了,只有等下次重游百家岩了。心里虽有小小的遗憾,但收获颇多,算是了却了一个多年来的心愿。说真的,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少,我却喜欢这里的深厚的文化沉淀。如果说,红石峡、小寨沟等景点代表云台山的独特自然风貌,那么在我看来,百家岩则是云台山的灵魂所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云台山的不同凡响。竹林七贤、嵇康淬剑、刘伶醒酒......诉说着百家岩的沧桑历史,面对四周这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不由得感慨万千,思接千载了。

  百家岩,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期待再次与你相逢。

上一篇:最是寻春好处去 太子湾游记散文下一篇: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