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霄观优美散文

2018-11-26散文

  琳霄观

  琳霄观,俗称娘娘庙,是康熙年间修建的一座道教寺庙。座落在滦河街南面的“馒头山”下,比穹览寺晚建七年,是当年喀喇河屯的第二大寺庙。

  我对琳霄观也比较熟悉,因为我们学校(滦平国高)就建在琳霄观的香火地上,距离娘娘庙的山门不足200米。学校的住宿生,就借住在琳霄观后殿的配房里。我上四年国高,时常到庙里去玩。有时候我们上农业实习课,休息时候就到钟鼓楼上面去。

  琳霄观座北朝南,庙宇的规模相当宏伟。它有三层大殿:门殿、主殿和后殿。

  门殿三间,前面是两座木牌坊,后面是两根幢杆,幢杆后面是钟楼和鼓楼。左侧竖立着一块“建琳霄观碑”。正中是“灵观殿”,殿后面是主殿。

  主殿五间,供奉着高大的圣母塑像,因此俗称此殿为“娘娘殿”。殿内描绘着许多色泽鲜艳的壁画,都是有关“圣母”事迹的内容。主殿有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配殿里,供奉着“十殿闫王”的塑像,墙壁上也有壁画。当年,这里的“小鬼捉人”、“下油锅”、“遭磨研”等泥塑十分逼真,看着就“叫人发毛”。

  主殿后面的后殿也是五间,两边各有耳房三间和配房三间。早年是主持道士生活居住的地方,后来变成了滦平国高住宿生的宿舍和食堂。

  康熙皇帝对兴建琳霄观十分重视,他除了在门殿的门额上给题写“琳霄观”三个大字,还给木牌坊、主殿和后殿题写了四幅匾额。康熙皇帝给门殿前面两座木牌坊上题写的匾额是“兴州胜境”、“紫塞春台”。给主殿前檐题写的是“资生保持”,给后殿题写的是“德炳南离”。“敕赐琳霄观碑”的碑文,是清朝有名的大臣明珠的儿子揆叙撰写的,碑文是康熙皇帝让他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书写的。

  早年,琳霄观的香火很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十八,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俗称“四月十八庙”。庙会上,除了有卖穿着、杂物和各式各样食品的,还有一样特殊的稀奇物,就是许多摊贩卖泥娃娃。泥娃娃有大有小,多是用纸浆模压成型的,这给娘娘庙会增加了一道光彩的风景线。

  关帝庙

  早年的滦河街上,大大小小的有四、五座关帝庙。俗称“大老爷庙”、“小老爷庙”。

  “大老爷庙”,指的是在西南营东南面修建的关帝庙。这座康熙年间兴建的庙宇,有两层殿房吗,规模也不小。兴旺时期,曾有道士主持,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地方官员前来制祭。我上小学时候,见过大老爷庙里的住持。他是“火家道”,就是允许娶媳妇的那种道士。我见这位四十左右岁、头上梳个发髻,满脸胡子的“火家道士”,和他媳妇一起在配殿里烧火做饭,当时还觉得很稀奇,怎么出家当老道的还兴娶媳妇呢?

  “小老爷庙”,指的是西大街、红旗营子、兰旗营子修建的只有一间房大小的关帝庙。

  财神庙

  财神庙,座落在滦河东大街,只有几间房子一个四合院。早年,财神庙门前常常搭戏台唱大戏。后来,财神庙的建筑物损坏了,庙宇的所在地就变成了小地名,至今还叫“财神庙”。

  雹神庙、龙王庙

  雹神庙,在下营子村东北角上、沙士梁子南面。原有殿房三间,供奉着掌管风雨雷电的神佛,当年还有人看管庙宇。

  龙王庙也不止一个,在滦河和伊逊河交汇处有大龙王庙,在滦河岸边的二崖子(行宫内)有小龙王庙,在滦河街东南还有龙母庙。“大龙庙”,是在乾隆年间“官建”的,嘉庆皇帝后来还给题讨额匾。

  文庙(文昌祠)

  文庙设立在早年建立的滦河书院(后来的土城小学)内。三间大殿里,供奉着大成先师孔子的排位。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祀孔典礼。贡品有白面蒸的“大寿桃”、整猪、整牛、整羊等。参加庆典的老师,可以分得一份猪肉和牛羊肉,学生可以分得一个“大寿桃”。

  除此以外,下营子北头和南沟里还有土地祠。早年,滦河街还有“静庙寺”和“御书寺”等等,都在《承德府志》等有史料中有所记载。

上一篇:记忆乡村优美散文下一篇:今夜无眠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