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缘于亲情相随散文

2019-01-06散文

  “你是来看病的吗?”左桂秀老人问。

  “不是的,我是专门从县城赶来看望你老人家的。”担心老人听力有限,我一边大声地回答,一边赶紧递上早已准备的红包。

  左桂秀的儿子楼恩光连忙呈上一杯茶,连声说:“不用的,不用的。”

  “怎么左阿婆会问是来看病的?”接过茶杯,我疑惑地问。

  楼恩光欲语又止。左阿婆的话匣子却打开了……

  左阿婆其人

  左桂秀,女,1910年6月1日出生在广西昭平县五将镇大胜村。至今,已有99岁零6个月,身高155厘米,身材消瘦,眼睛犀利,耳朵有点背,依靠拐杖行走,但生活能够自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顿饭可以吃半斤,喜欢吃五花肉、扣肉,以及果冻、饼干等小零食;不像一般的老人那样,她很少喝粥。左桂秀老人爱看电视,健谈,头脑活,还懂些妇科、儿科病。现在老人每天早上6时起床,中午不休息,白天通常在200米的范围内活动,晚上21时上床睡觉,如果晚上零时还有人看电视的话,她会又起来看电视,由于与年轻人说不上几句话,她就坐在沙发上打哈欠、打瞌睡,直到关闭电视机,她才继续回床睡觉。

  左阿婆曾入过学堂,但只读了1年多,认识的字极少。18岁那年嫁给五将镇四桂村的楼国英。

  双重打击

  左阿婆一生育有2个儿子,但长子18岁时不幸夭折,只剩小儿楼恩光。中年丧子,左阿婆痛苦十分,但没料到,生活的磨难还在继续。由于失去大儿子,左阿婆的爱人楼国英变得意志消沉,头发一夜之间白了许多,经常颓然地抱着头,蹲在老屋的墙根,魂都没了似的,直发傻,深夜里长吁短叹,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蹶不振。最终于积劳成疾,含恨离去。那年,楼国英46岁,左桂秀41岁,楼恩光15岁。

  楼恩光清晰地记得:父亲走的那天,母亲还在外面采草药。父亲临死前,嘴里一直呼唤着母亲的名字,直到母亲采药回来,用带着药味的手抚在父亲心窝上,重复着父亲的名字,父亲才停止了呼喊,慢慢闭合上双眼。母亲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无力地靠在床边,眼里写满不舍和孤寂,眼角在簌簌地不停流泪,看得出,她内心特别的难受,她意识到从此她的身边少了他的唠叨,他的暴躁。“好好活着,带好孩子”是父亲对母亲的嘱托,一连几天,母亲茶饭不思,她坐在父亲的硬板床上,抱过父亲的枕头,两只手牢牢箍住,把头埋进枕头中,深深地呼吸。

  行医积德

  生活的坎坷,没有影响她救死扶伤,积德行善的信心。左阿婆年轻时相貌平平,相比其他同龄女子显得稍逊青涩和平庸,不过,在方圆十公里的辖区内,提起左阿婆的医术医风,无人不晓。这得益于左阿婆娘家的祖传秘方。凭借着这独门技术,左阿婆还成为生产队里唯一的1名赤脚医生。

  曾经有1个外村的妇女,产后出血,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他们村来看病的医生把过脉后,对其家属摇了摇头说:“恐怕活不到明天了。”说罢,就丢下她,转身出门了。她的家人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去,就请左桂秀来,希望死马当活马医。左桂秀用芹菜根一两,先将芹菜根煮水去渣,用汤煮鸡蛋(2个),一起吃下就治好了。

  一孩儿夜啼,左桂秀只将7粒牵牛子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外敷于孩儿肚脐上,用纱布固定,孩儿当晚即止哭。

  病人及其家属为感谢她,常主动提出要送礼物,均被左桂秀一一挡回,只是象征性地收下自己应该得的报酬。如果是遇到实在无能为力的,她就权作行善,给老百姓带来福祉。我也终于明白前面见到阿婆,她就问我是不是来看病的原因了。

  不能倒下

  左桂秀拼命埋头苦干,恨不得把“独生子”楼恩光一生的生活都安排好。

  在一次为1个妊娠腹痛的妇女外诊回来的路上,由于夜深人静,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地貌奇特,不小心,左桂秀摔下了路边,造成骨折。与她出行的是两个瘦小的还在读书的小姑娘,左右为难,在那么遥远崎岖的羊肠小道,背又背不动,扶又难以扶走,连最简单的包扎急救也无法做到,急得她们快要哭了。“就是爬也要爬回去,不能倒下,不能丢下恩光不管!死,也要在一起。”靠着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左桂秀几乎是连滚带爬下了山。

  从此以后,楼恩光与他妈妈有个约定:只接门诊,不再外诊。

  颐养天年

  “凡事靠自己,没有人无缘无故双手送给你免费的午餐,你挣扎,你奋斗,你适应,你调整,最终必有信心从缝隙中挣扎出来”这是楼恩光从他妈身上体会领教的。他笑着说,他还算争气,有2个儿子。这也是左桂秀老人倍感欣慰的。当楼恩光第二个儿子出生时,左阿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掐了自己3次才确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她诚心诚意的向天地拜了三拜,感慨上苍给了自己如此充实的一生,真是此生无憾!那时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我问:“阿婆,现在你有子有孙,有屋有住,有田有地,有山有水,还忧什么?最要紧的应该是健康长寿吧,对了,你是怎么保养的?有什么秘密吗?”

  “没有秘密!”左阿婆瘪着嘴,笑眯眯地说,“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到现在,我每顿饭还能吃1大碗面条,一天下来能吃1斤粮食!”

  或许,没有“秘密”就是最大的“秘密”,心怀活着的信念,随遇而安,不刻意,让这位老人走过一世纪。

上一篇:挥发的亲情散文下一篇:往日如歌亲情无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