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的两首诗歌探析其进化向善论论文

2018-12-11诗歌

  一、引言

  一生经历维多利亚、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等多个历史时期,哈代的思想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哈代曾经信仰上帝,又在二十出头放弃了上帝。哈代在改良主义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论的共同影响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进化向善论。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改善就像宇宙间生物进化一样,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过程,因此,人类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也必须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努力适应环境的需要。”哈代不承认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晚年时将自己称为进化向善论者,并在创作中努力以这种思想为指导。进化向善论是介于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折中。哈代自然是不主张乐观粉饰现实的,但是他也不认为诗歌中的悲观态度是对生命和现实的抱怨、更不是妥协或懦弱,相反,他有一种直面不幸的真实和勇敢,他关心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希望能诊断出“疾病”,并将其医治。因此,哈代的悲观是有积极意义的,哈代甚至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从《最后一朵菊花》看哈代的进化向善论

  《最后一朵菊花》被收录在《今昔诗集》里,作于1901年,属于哈代晚期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哈代用进化向善论作为指导,描写了自然进化的向善。在第一节中,哈代发现一朵孤零零盛开的菊花震颤在“已是知更鸟哀鸣”的寒冬,而此时别的花儿已经凋零,“葬入了坟冢”。诗人感到甚是惊讶,“在漫长的夏季”,“太阳为花朵做完了该做的事情”,给了它足够的阳光和温暖,“这朵花那时为何没有开放”?诗人相信这朵花曾经“感觉到了那炽热的召唤”,却“丝毫也没有留心”,当它苏醒,想要开放时,“树叶僵尸般掉落”,“树液纷纷地隐身”。可它最终还是开了,只是“美色来得太晚”,“季节的光辉已经耗完/什么也没有为它留下”。“孤独的东西”是诗人对这朵孤花深深的怜爱和疼惜,疼惜这“美丽”震颤在“狂暴的风雪中”。它究竟为何延迟开放?为何逗留到寒冬?难道这花如此天真到认为自然会对它留情?以为自然会怜香惜玉?

 “会抑制自己的残害”?诗人一拍脑门,自嘲一笑,幡然醒悟,“瞧我说的,仿佛花朵,生来就有思维的能力”。哈代虽然不知道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间渐短之秋冬季行花芽分化而至开花,但他清楚晚放的菊花只是为求生存,故意为之,只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

  植物进化向善,动物也是如此。它们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以求继续生存。有些植物利用它物不用之物求生存。有些花儿吸引蜜蜂和黄蜂,有些吸引蝴蝶,有些吸引飞蛾。他们将种子以各种方式散播,加大繁衍的可能性。他们还选择在不同的季节开放,以减小竞争。适应永远在进行着,这样物种才能赢得自己可以生息繁衍下去的生态位。哈代在形成进化向善论前认为自然法则应当按照人们的所思所想来进行调整。然而生态过程刚好是相反的。自然法则是不会变化的,冬天会冷,狂风呼啸,暴雪潇潇,不论是有还是“没有头脑”,菊花避开了在繁花盛开的拥挤的夏,也就避开了生存的竞争对手。这不得不说是自然生物的进化向善。

  三、从《写在“万国破裂”之时》看哈代的进化向善论

  《写在“万国破裂”之时》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是哈代在1917年出版的《梦幻时刻》诗集中的一首诗。哈代的进化向善论,在这首诗中也有所体现。在这首诗中,哈代认为尽管世界上有战争、痛苦和哀伤,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战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只是结束这一切并恢复良好秩序,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这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万国破裂”是向《旧约圣经》借典。先知耶利米向以色列人传达上帝的声音:“你是我的战斧,我要用你把万国砸得粉碎。”以色列人是与上帝立约的子民,不仅要打败侵略他们的巴比伦人,还要摧毁所有尘世帝国,并最终消除形成民族与国度的政治和地理分界线。这表示世界可以通过人类的努力变得更好。这也是进化向善论的基本宗旨。

  除去借典,这首诗本身也有深意。本诗分为三节,每节有每节的场景,但所绘之境都是农村随处可见之景。一开始,韦萨克斯的农夫“独自一人犁地/缓慢无声前移/一匹老马,拖着蹒跚的步履/半在瞌睡半在拉犁”。这是一幅平静祥和、简单质朴的耕作图。第二节诗人将目光转移,看到“没有火光的几缕青烟/从野草堆上袅袅升起”。一堆野草默默燃烧,化做他物的养料,让人联想到自然的良性循环与生生不息。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开始表明态度:

  “然而这将延续不断/任凭朝代推移”中。“这”指的是这样质朴、简单、真实的农村景象和生活。尽管战火纷飞,朝代更迭,这样的生活不会改变,生命也还是会延续。第三节是这一思想的进一步阐释。“一对男女青年”让人联想到年轻、爱情,甚至繁衍。战争让世界充满了愤怒和杀戮,但是最终会让位给和平和美好。天真单纯的年轻人会用激情、希望、浪漫和诺言来战胜战争的丑陋和人类的野心,“战争的风烟即将隐没黑夜”。哈代想用这首诗告诉人们苦难是暂时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而青春和天真是不朽的,宇宙永存希望。这首诗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进化中的向善。

  四、结论

  这两首诗分别从自然生物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来表现哈代的进化向善论。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黑暗中的鸫鸟》《平凡的一天》等等。哈代的进化向善论的形成离不开进化论和内在意志力的影响。自然万物只能适应环境、调整自己才能继续生存下去,而不是自然法则听从个体生命的情感和意愿。自然法则不会变化,造物主对人类苦疾无动于衷,人类只有认识并改正自身的缺陷与现实的丑恶,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坚持进化向善论的哈代认为宇宙间充满希望,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参考文献

  [1]Bailey,J.O.EvolutionaryMeliorisminthePoetryofThomasHardy[J].StudiesinPhilology,1963,60(3).

  [2]Hardy,Thomas.CollectedPoemsofThomasHardy[M].London:ReadBooks,2008.

  [3]托马斯·哈代.梦幻时刻[M].飞白,吴迪,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4]托马斯·哈代.托马斯·哈代诗选[M].蓝仁哲,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上一篇:论哈代女人诗歌论文下一篇:闻一多诗歌意象艺术嬗变特征的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