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本文为富有哲理文章摘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富有哲理文章摘抄
“家”是古往今来最基本的社会生存单位,是中国人历来的情感归属,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对家的依恋程度都没有中国这样强烈持久,从某种意义上具有“根”的意义。从“家庭”的小家,到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国人通过以“家”为纽带和桥梁,生存发展,教育后代,构建社会,世代发展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家文化”已经逐步成为其精髓、生命和灵魂,它的作用广泛而深远。唐理事长在省联社成立十周年“征程与梦想”主题论坛上的演讲,对“家文化”的渊源与思考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打造农信软实力、倾力打造“家文化”的战略部署,让我们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兴业之魂!
只有把组织和单位建成一个自由交流思想、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时,那么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就会迸发出来。所以,为使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就要把企业建成为“员工依存、客户信赖的温暖之家、尊贵之家”。这样的“家文化”,我觉得应包含“尚德、利他、担当、卓越、和谐”等内涵要素。
一、尚德
“德”从个人身上说是个人品行的集中体现,是五千年历史的结晶,已兼具多种深意,在父母身上是孝,在朋友之中是义,在工作当中是勤。“德”在我们心中则是专心本职工作,踏实进取,敢于争先,做到“踏石留印,抓铁留痕”。“德”作为自古而今选才纳贤的基础,是支撑一个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灵魂。以德治国、齐家,是极高的管理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待人接物讲究仪容、举止、表情、谈吐,表达内心的尊重与谦逊。“家文化”中少不了“德”这个元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往往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多重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影响其思想品德的主要是大的社会和小的单位,这就是说,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学习教育可塑的,在工作中是会受社会政治、企业文化、经营理念、领导素质及周边环境影响的。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如果把崇德、尚德,作为提升每名员工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之间乃至员工与顾客之间互相尊重、以礼相待,礼仪便会蔚然成风,企业内部就会更加和谐、运转更加顺畅,企业的美誉度也会极大提升,企业也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用资本和无形资产。
二、利他
与利己相反,利他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了他人的方便、利益,而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不图回报的行为。这是一种有益社会的“正能量”。人们在利他行为过程中,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满足了自己的需要,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而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成功与利他之心是分不开的,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利他,第二要素是勇气,第三要素才是才干。胡适借钱给朋友留学,从不强求他人归还。别人问他有没有觉得自己吃了亏,他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君子,但我知道,君子总是吃亏”,真切的表现了牺牲自己利益以换得他人利益的高尚品格。利他文化中包含着“奉献、友爱、包容、团结”等丰富元素。“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就需要我们珍惜能够一起共事的缘分,发自内心的珍惜、团结、友爱。对待顾客的时候,要常怀利他之心,这样就多了许多容让,多了许多温暖,也自然多了收获,多了效益。
三、担当
担当,就是责任,用唐理事长的话说就是“爱挑的担子不嫌沉”,敢于担当是一名高管或员工能力和责任心的体现。担当的前提应该是敬畏,敬畏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不懈怠,还形容“战战兢兢”之态。我们应该敬畏的首先是法制,而后则应敬畏于客户。林则徐对国家的担当令人感动,他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想起还让人心潮澎湃。勇于担当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途径,想要实现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除了要有仰望天空之志更要有脚踏实地之功,而敬畏担当则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有懂得敬畏、敢于担当,才能成就事业、成就未来。同时,还应有一种坚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往往就出现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当中。坚持是一种耐心、一种毅力。客户有不满的时候,珍惜每次为他们服务的机会,耐心的解释,坚持去做,就会赢得顾客的认可与信任,赢得顾客对企业的青睐和忠诚。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不轻言放弃,往往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力也会在坚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积累、提升。
四、卓越
追求卓越包含了自律自强这种向上的能量,也是“家文化”的“母体”,中国文化的要义。卓越的企业得益于卓越的企业文化,卓越的企业文化是这个企业的“灵魂”,是长盛不衰的根基和成败得失的关键。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追求卓越、自强不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正如中国移动提出“培育先进企业文化、锤炼持久核心能力、塑造卓越企业形象”的举措,有效促使企业成功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嬗变。如何成就卓越?不需要雄才大略,而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务实求精,能让自己真正融入企业发展,勇于奉献。作为一个企业,员工可能数以万计,但卓越人才的多少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每个人必须坚决避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人才越多企业才能越繁荣,卓越的团队越多企业才能越成功。用追求卓越的员工组成卓越的企业,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赢得更多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五、和谐
和谐是企业“家文化”的核心、精髓,它注重营造员工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又强调员工个性和而不同。企业与员工之间能否真正达到和谐之境,关键看能否通过团结、协调、集聚等方式,促进各种问题矛盾得到真正解决,形成整体合力。在一个企业内部,“家和”需要作“家长”的高管与员工积极有效沟通,倾听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声音,谋划共同愿景;同时,员工要理解企业这个“大家庭”,正确处理好“小家、大家”的关系。与此同时,在企业“家文化”建设中,更要融入“和而不同”的智慧。“和而不同”讲究的是认同事物的多样性,承认差别矛盾的存在,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观念。“和而不同”能够促使人们耐心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有利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可以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对上级的观点提出质疑,上级部门也应耐心倾听,虚心接受,对正确的有则改之,对错误的做好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昌盛。
尚德、利他、担当、卓越、和谐,是我们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但仍需要我们继续不断总结、挖掘、提炼、整理,尽早形成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家文化”理念。
篇二:富有哲理文章摘抄
工匠精神不仅是实现企业长足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信员工如何在工作中增值,将自我打造成工匠型员工,首要的是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把领导当老师。亦师亦友是员工与领导相处的最佳状态,也是员工自我成长的最好方式。工作中不难发现,很多员工都有“为领导工作”的心态,这种心态会让人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力量。只有知道工作是为自己做的,而领导是一个帮我更好地完成工作的人,我们才能做到在工作岗位上增值、成长。员工把领导当做老师,不仅仅学习业务,还要学习工作方法,学习大局意识,学习做事做人,找差距和不足,不断弥合自身短板,逐步将自己打造成成熟稳重,能都独当一面的适合农信社复合型人才。
二是把岗位当舞台。爱岗敬业需要每个员工付出实践和艰辛。作为一名农信人,要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用到本职岗位上,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个人的工作只有做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才能算是工作成功。拿柜员来讲,这个岗位是农信社品牌形象的最直接展示者,因为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服务质量的高低,作为一线柜员首要的是微笑的面对每一名客户,从客户的利益出发,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安全感,信任感。所以在工作中,每一名农信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做人生的舞台,把每一次服务当成自精彩表演。
三是把任务当作品。工匠精神强调把工作品质看作生命,把每一次的任务都当做生命中的作品。工作中,每名员工要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如客户经理在发放贷款中,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按照贷前审查、贷中调查、贷后跟踪的三原则,审核借款人相关材料,但在具体业务中,还要深入企业、农户了解具体情况,如借款人的资质,信用状况、道德品质,社会口碑等等,需要因事、因情施策。贷款调查不能完全囿于制度,还需用心倾听,亲自调查,实地取证,确保从自己手中经过的每笔贷款都能够“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把零不良贷款率和100%的贷款回收率最为自己最完美的作品回馈给农信社,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工作业绩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