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绘制的几个关键步骤

2020-06-24图片

  思维导图绘制的几个关键步骤

  帮助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思维导图是一种最有效的帮助我们实现脑中图像的记忆方法。思维导图也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有的叫记忆思路图,有的叫它思维连线图,德国学者称为记忆图,《学习的革命》的作者称其为脑图,日本学者叫它智能集成板块。

  在绘制一张思维导图之前,筛选提炼是很关键的步骤。这需要理性思维,分析,综合,分析与综合交替、比较、抽象、概括、联想、想像、推理、判断等等,恰到好处的忘掉不该你记忆的和牢记确实有用的。

  下面是思维导图绘制的几个关键步骤:

  1、原始信息的重组

  记忆之前首先要对原始信息按规律重组,把原始信息按重新归纳的顺序去记忆。也有人把这种记忆方法称作分类或归类或系统记忆法。

  从心理学上讲,分类或归类就是依据事物的某些内在联系或某些外部特征,把杂乱无序的事物重新组合成不同层次的类别的过程。

  通过分类或归类,使分散的信息趋于集中,零碎的信息组成系统,杂乱的信息构成条理,从而使需记信息更加趋于系统化、条例化、概括化,这便于记忆。

  只有系统化(有条理)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系统化的神经联系,识记内容也显得好记一些;

  而孤单单的识记材料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则是个别的、独立的、零碎的、分散的,不容易记忆,即便是记住了,也难以保持很久。

  一张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人如果想将所有学过的东西都记在脑中,无疑是一种很愚蠢的。

  企图将记忆力虚耗在不必记忆的事物之上,无异于慢性自杀。

  记忆的一个基本法则就是:依需择精而记--"少爱多弃"。

  依需择精而记,既有对少而精信息的记忆,又有对更多信息的遗忘。为了完满地做到这一点,就需在记忆之前加大对收到信息的思维力度,进行预先筛选提炼。

  人的大脑应该把接收到的无关紧要的大多信息反弹出去,只把必须记忆的、最本质的、最有实用价值的少而精的信息留宿在存贮着能够建立起联系的信息们的"房间"里。

  艾宾浩斯在实验中发现:

  学习一组七个音节无意义的`字需要三分钟才能记住;

  但当增加这组字的音节到十六个时,需要三小时十六分钟才能记住--音节的增加量仅仅一倍多,但所花费的记忆时间却猛增至六十倍以上;

  若将音节再扩至三十六个时,竟然需要十三小时十二分钟才能记住--音节仅增加五倍多,但所花费的记忆时间却猛增至二百六十倍还多。

  因此,对记忆也得进行组织,就像对衣柜里的衣服也得进行分类排序、整齐挂放,各有各的位置一样。

  如果不对记忆进行组织,就如同有的人将春、夏、秋、冬的需穿衣服和用品混搅在一起一样乱作一团,用时既费脑又费力更费时。

  对于一门学科,每学习完一节、一章、一学期、一学年,都加大思维力度,整理出有思路与格局的简明整洁、系统集中且便于记忆的思路图,就是对记忆进行的一种组织。

  为什么有的人学习时间少,但是学习效率高,其最大的奥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同

  2、总结七以内的分类大块

  哈佛大学的米勒发现一个成年人往往可以一下子记住大约七种分散的"点滴"信息的事实之后认为,记忆的诀窍在于:

  你在筛选分类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七个或者七以内的分类大块,这样我们大脑可以一下子记住这些分散的信息,然后通过联想再有序的记忆这七个类别里面的所属信息。

  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时半功倍。其要点是善于分析与综合,通过表面现象找出简化后的内部关系。

  3、转录为图表

  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脑中图像的话,人类的记忆力是没什么价值的。

  转录为图表对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思维导图的优点众多,最为凸显的就是集辐射(发散)思维和集中(聚敛)思维于一体,使人节时省目地在一页(最多时两页)中就把握住了内容的整体和各分体事物以及其间的有机联系,十分便于记忆,还能将印象深烙于脑中,通过有序的联想,转变为图像,让记忆更加深刻,不易遗忘

【关于思维导图绘制的几个关键步骤】相关文章:

1.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

2.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简介

3.思维导图故事

4.手绘思维导图的方法步骤

5.初中文学常识思维导图

6.白杨课文思维导图内容

7.古诗菊花思维导图

8.鱼我所欲也 思维导图

上一篇:玫瑰画法步骤图下一篇: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步骤和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