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检查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50分)
1、看拼音写汉字,并完成下列题目。(5分)
kuíwúchénāiqiào陡()俊()
()()
上面所填汉字中,属整体认读的字有(),音节需要用隔音符号分隔的用“’”标出。
2、按要求填空。(3分)
“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秉烛夜游”的“秉”字是___________的意思。“幽”字是____结构,共有____画。第8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3、选字组词(3分)
翠、脆、萃、粹、悴、瘁
()弱()绿憔()纯()鞠躬尽()出类拔()
4、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3分)
仰()俯()远()()视()一眼()目
5、填成语(4分)
①()然大悟()然起敬()然无存()然无恙
②无()无()无()无()一()不()一()不()
6、选择题。(8分)
(1)、成语中含三的,有的表示多,有的表示少,下面按多与少分类正确的是:()
1一日三秋2三番五次3三言两语4三思而行5三瓦两舍
A、235/14B、234/15C、124/35D、251/34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居乐业盛气凌人兴国安帮
B、喜出望外完美无缺丰攻伟绩
C、坐井观天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3)、下列词语所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一个词是()。
A、龙争虎斗B:百花争艳C:骄阳似火D:兔死狐悲
(4)、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
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诗中“开封”不是地名,而是指“把封好的信拆开”。()
(2)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如藏族的“藏戏”,安徽的“豫剧”等。()
(3)、“J、K、L、M、N”是按音序排的。()
(4)、“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对。()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9、按要求做题。
(1)那翠绿的的叶片和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束。(缩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珍惜时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2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突出,人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的分量重。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紧跟而上,建设祖国需要我们一代代人。
(6)、写出下面古诗加点字或者成语的主要人物。(4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初出茅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负荆请罪()
10、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东游指()。这句话选自《》,从中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的人。读了这篇文章,你会联想到孔子说过的这句话()。
(2)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是______(谁)对_____(谁)的评价。从这一评价中,你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碑荟萃》一课中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位历史上的书法家。
11、根据语境填上恰当的古诗句。(4分)
你的好朋友因为父亲工作调动要转学去很远的地方,依依惜别之际,他担心彼此之间的友谊因为相距太远会淡忘,你会这样安慰他,他又担心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难再遇到像你一样的朋友,你会这样劝他,他有感于你送别的真情,情不自禁地感叹。
要毕业了,想把这句诗送给老师,正是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今天你的优秀。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22分)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①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农夫上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你终于来了。”
②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祷什么呢?”
③“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④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新课标第一网
⑤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⑥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___,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⑦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⑧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果实累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承诺()慈爱()乞求()
3、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1分)
4、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自然段之间。(1分)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5、联系上下文,在第⑧自然段地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2分)
6、依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把下面的话写具体。(3分)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7、结合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1)如果麦子没有考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帝没有满足农夫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五十年里,农夫一直在祈祷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划出。(2分)
9、读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2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一个令人________的时刻
要示:1、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表心情的词,如忧伤、悲愤、高兴等。
2、文笔流畅,内容生动,情节感人。
3、文中应有必要的景物,场面,人物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4、500字左右。
附加题(20分)
1、根据要求写诗句。(4分)
①“日”字在古诗中当“太阳”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字在古诗中当“阳光”的意思讲的_______________
③“日”字在古诗中当“天”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日”字在古诗中当“时候”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3分)
①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补充句子。(5分)
(1)A是一座金字塔,C是未满的月牙儿,D是一把竖琴,O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
(2)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什么?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只桶(8分)
①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②前者一上路_______________地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③后者蹦蹦跳跳,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_______________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④然而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一只盛着酒盛:______②哗众取宠宠:________
2.第④句中有两个词①“前者”是指_____________。②“后者”是指_______________。
3.依次在文中两条横线上填入形容词,恰当的是()
A冷静胡闹B冷静吵闹C沉静胡闹D沉静吵闹
5.用“‖”给全文划分层次。
6.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
①盛着酒的桶:________________②空无所有的桶: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毕业检查试题】相关文章:
2.小学语文毕业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