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2018-12-19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

  xiōngjīn qiánkūn yáng yì zīrùn

  ( ) ( ) ( ) ( )

  fén shāo jiàohuì niàndao gēng yún

  ( ) ( ) ( ) ( )

  二、填字成词。 (6分)

  排( )解难 惊()骇() 见()勇为

  两( )清风 斩()截() 身()其()

  三、用斜线划去括号里的错别字。(4.5分)

  有几(棵、颗)含羞草,那(矫、骄、娇)嫩(的、地)(区、躯)干上长着一对对小叶子,顶(喘、端、瑞)开着淡红色(的、地)小花,它虽然(挺、庭、廷、停)美,但与周围这仙(境、镜)般的花的海洋相比,(十、实、时)在太平常了。

  四、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3分)

  1、一股山风从中条山背后刮()来。开始只飘()细小的尘沙。眨眼间,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

  2、詹天佑不怕困难,毅然接受( )任务。

  五、按要求写词语。(6分)

  1、描写美丽景色的成语。 、 、 、

  2、形容人的品质的成语。 、 、 、

  3、含有“花”的成语。 、 、 、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5分)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被”字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把”字句)

  4、我喝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米,心里舒服极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马老师布置我们预习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写完作业后我便读书查字典进行预习 (加标点符号)

  七、填空。 (13分)

  1、在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请用四个成语形容你的心情: 、

  、 、 ,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召开,请你为北京奥运会设计一条宣传用语:(不超过20个) (4分)

  2、《石灰吟》是明代诗人 写的,赞颂了石灰 的精神。默写这首诗: , 。 , 。

  3、青山说: 吧,饱览 ,满怀 !绿水说: 吧,奔向

  ,显示 !

  4、本单元所学课文中的哪个人留给你很深印象?为什么能留给你很深的印象? (3分)

  八、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4分)

  五(5)班的惠雅妮同学去宿城区三棵树中心小学参加数学报竞赛,从三树下车后不知道三棵树中心小学在哪里,正好对面走来一位阿姨。请你想象一下,她们之间是如何对话的。(50字左右)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一)课文片断分析(8分)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1、这片断选自《 》,作者是 ,课文原题是《 》。(1.5分)

  2、照样子,写词语。 恭恭敬敬 (1.5分)

  3、课文中 、 、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3分)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是: 。(2分)

  (二)追赶风筝的孩子(12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捉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1分)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

  (2分)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俩的科学幻想是 (2分)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2分)

  4、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2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3分)

  十、作文。 (25分)

  以“值得我尊敬的一个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要用一件事写出他(她)什么地方值得你尊敬。内容具体,注意写好细节,不少于350字。

上一篇:初中一年级语文试卷下一篇: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测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