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毕生散文精华,全书采用四色印刷,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在完美的视觉体验中感悟生命的智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一)
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正是人们力证自己活过的一种表现。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很多,从小到大,小到考试的失利,大到失去自己的亲人,经历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总有一些事情,开始超出自己理解的范围,开始寻求不到答案的时候,我开始想去找一个依靠,一种精神上的支撑,所以我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开始努力学着包容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与事,也希望能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开始去敬畏这个世界,发现自己的渺小,却也从这本书中明白,于世界你可能微不足道,但世界于你亦然。那些事业的不如意,感情的失意,生活的窘困在这两者面前仿佛少了一些分量,是否会让你自己轻松一些呢?
我惊讶于作者把人的生命的内在本质剖析的如此透彻,书中不仅提到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提到应该怎样面对生命、面对逆境和孤独。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是我们自己在创造意义,以此证明我们存在过,那所有喜怒哀乐的前提,都应该是善待生命的样子。
读了这本书,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开始重新看待自己面临的种种问题,开始努力尝试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也慢慢的明白,如果说这是一种成长,我所应该做的绝不是去适应,而是一种选择性的接受与对它的改变。希望在繁杂的世界里找不到头绪的人,能在这本书中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二)
周国平老师的这本《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是去年为了给儿子的书凑单才买回来的,所以一直闲放着而并没有阅读。临近开学了这段时间,想起学校的读书计划,想起了这本书,想起了阅读。
我虽然从小也很喜欢看书,但是确从来没有看过周国平老师的作品,这算是我第一次买他的书来阅读。记得我第一次听说周国平老师的大名及他的这本书是在同学的朋友圈里。《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就是这题目始终让我念念不忘。生命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样?自己生命本来的样子又是什么样?
当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当看完了后,真是感慨颇多。我惊讶于周国平老师把人生命的内在本质居然剖析的那么透彻,他提到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讲到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对待生死的态度,面对逆境和孤独的态度。又讲到关于父母教育孩子,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等问题。
他通过自己对生命的体悟来用文字去唤醒更多人的觉醒,他告诉我们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关于生命的觉醒是让人保持单纯,不要过多的把外在的那些财富、物质、权利、地位、名声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不要把这些甚至当成了人生主要乃至唯一的目标,为之耗去全部精力,这样就是亵渎生命,不尊重生命。自我的觉醒就是要知道自己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还是个独立特征的生命个体,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你必须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为你自己。关于灵魂的觉醒,他说人是有灵魂的,一个有高尚灵魂的人才会有高贵的人格。人要有自己的信仰,才会有真正的灵魂。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重视精神生活,具有更高智慧的自我。
这本书可以为你我在生命暗淡无光,身处逆境,烦恼挫折时指明方向;可以在大家孤独无助时给于心灵的温暖,也可以帮助人在面对婚姻爱情出现危机时,给于明智的处理方法。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那么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度过?周国平说,每个个体要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当好自然之子。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三)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也喜欢这本书的装订风格,就是一本书籍本来的样子。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整本书分为七个章节,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生命本来的样子。书中每一句话都透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能让人悟出很多东西,是一本特别佛系的读物。
一、生命本没有意义
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这可能是很多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大概与我们凡人无关,我们既来之,就则安之,从没考虑过我们在这个世上到底为什么存在,也不会去考虑每一个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既然赋予我生命,我就应该好好享受她,感恩她,在世间所有一切的存在都有他的必然性,我们的生命也一样。
“智慧是逼出来的,知道困境不可改变,只好坦然接受,这就叫智慧。”特别喜欢这句话,我们生于世,与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我们想探究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面对苦难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存活的意义。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什么样的人生,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的心态决定一切,能拥有好的心态,凡是也就能够超脱。
二、当好自然之子
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就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我们拥有的智慧应该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凡是不较劲,不和自己较劲,不和他人较劲,不和老天较劲。看开,放下,才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智慧。相同,我们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并不应该依从我们的教育观来成长。我们对孩子负责,并不是要干涉孩子,只要教会做人,培养美好品德,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其他的就要让孩子自己发展。做父母的只要做好监护人即可安心。
三、恰到好处的爱
爱,是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对爱的定义。男女之间因为爱而结合,可因为对爱的理解不同,对爱的追求不同,对爱的驾驭不同,往往因爱神伤。
“爱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同理合作的结果。理想的夫妻关系是情人、朋友、伴侣三者合一的关系。”此章对于婚姻的解读让我懂了很多,爱很简单,但是婚姻并没有那么简单。所有章节中,这一章的文章数量是最多的。可见,每个人都渴望爱,都希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哲学家也不例外。而对于婚姻的见解也让我对婚姻有了新的感悟。
其中一篇文章《宽容偶然的出轨行为》,更是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忍受。其实婚姻没有胜负,绝对符合定义的完美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中,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遗憾。
四、信仰是生命的归宿
信仰是人们心中对一种东西的坚信,不一定是一种宗教,所有你认为对的可能都会成为心中的信仰。信仰是内心的光,照亮了人生的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走路,而信仰则能撑起我们的灵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使我们走得有力量。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我们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需要精神的支撑,不能仅凭肉体存活于是,那样跟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而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所在。
五、灵魂只能独行
这章中提到了一个概念:人人都是孤儿。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儿。我们的诞生只是偶然,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又是有价值的。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能力。”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可能因为我和作者一样都是性格内向且不善交往的人。当独自一个人时会与自己的灵魂碰撞,会发现自己真实的内心。
六、思考死,最有意义的徒劳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没有人愿意面对它。但如果把死亡看得普通一点,看得顺应自然一点,看得像家常便饭一点,也许就不会那么的痛苦。死亡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吗?不会。而是会给生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死亡会在何时到来,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死亡,让死亡变得没那么可怕,欣然接受,把每一天都当做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也许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我们对于家人才会更友善,我们的爱才会毫无保留地给与他人。当死亡变得没那么可怕时,我们才会活得更好。
七、成为你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往往被身边其他的事务所困扰,被身边其他的人所改变,从而好像丢了自己。我们很难认识自己,认识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对待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事会变成不一样的自己。就如书中所举的例子,“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这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大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好像,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时候,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候,因为我们丢失了自我。所以独处,用来找回自我。
我们应该用平凡的心态过着我们平静的生活,珍惜我们平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