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太原南郊电网日负荷预测准确率论文

2020-04-14实用文

  摘要:对南郊电网负荷特性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影响负荷预测准确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的措施。

  关键词:负荷预测;负荷分析;具体措施

  Abstract: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to the Nanjiao electrical network load characteristic, discovers the influence load forecast rate of accuracy the factor, and proposes the enhancement load forecast rate of accuracy measure.

  Key words:the load forecast; load analysis; specific measures

  1概述

  负荷预测是从已知的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气象、经济和社会活动等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探索负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负荷做出预先的估计和推测,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合理编制电网运行方式,做好电网供需平衡的关键性工作。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运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电网负荷预测是在统计电网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找出电网负荷变化的规律,来拟定一条反映负荷变化趋势的曲线,估计出未来每日电网负荷的变化规律,提前对每天的电网负荷进行预测。

  负荷预测准确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日负荷预测准确率=(1-日不合格点数/日负荷曲线考核点数)×100 %

  其中,日负荷曲线考核点数按96个点进行编制,每日0∶00~23∶45,每15分钟为一点。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电网负荷预测的准确率不高,既对电网的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带来隐患,也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提高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的精确度出发,针对南郊电网的特点,分析影响负荷预测精确度的因素,并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攻克这一难题。

  2负荷特性分析

  2.1电网概况

  南郊电网主要担负着小店区、迎泽、杏花岭两区的部分城镇、农村的供电及太原市2个开发区的供电任务。辖区共有变电站5座,主变10台,总容量217 MVA,其中:110 kV变电站1座;35 kV变电站4座;10 kV开闭所3座,变电站全部实现了N-1的供电模式,且全部实现无人值班。35 kV输电线路49.3 kM/7条;10 kV配电线路659 kM/54条。

  2.2负荷构成

  南郊电网用电主要以制造业、建筑业、煤炭、机械、公共事业等用电行业为主,这部分负荷构成了南郊的基础负荷,居民、商业用电和其他工农业负荷平均约22.092 MW,占负荷的18.41 %。

  (1)制造行业负荷42.36 MW,占网供负荷的35.3 %,其中化工行业占网供3.29 %,金属冶炼占网供8.16 %,这类性质的负荷峰谷差小,负荷平稳,波动不大。

  (2)公共事业负荷约8.616 MW,占网供7.18 %,这类负荷全天平稳,峰谷差极小。

  (3)建筑行业负荷约8.064 MW,占网供6.72 %,这类负荷全天平稳,峰谷差极小。

  (4)机械用电负荷约5.388 MW,占网供4.49 %,这类负荷波动较大,而且比较频繁,对这类负荷在工作中采取及时跟踪,及时沟通,随时掌握情况,所以对全网负荷影响不大。

  (5)煤炭行业负荷4.344 MW,占网供负荷的3.62 %,这类性质的负荷峰谷差小,负荷平稳,波动不大。

  3影响负荷预测的主要因素:

  ①对负荷预测工作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②电网非平稳负荷变化较大;③负荷侧预测数据处理欠缺;④节假日负荷变化较大;⑤系统发生故障对负荷的影响;⑥气温骤变对负荷的影响等原因。

  4提高负荷预测考核指标的具体措施

  在负荷预测日常工作中根据支公司负荷性质密切关注月检修计划、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重要节假日、重要社会事件(如环保行动、学校开学放假、中考、高考等细节因素)、电网重要方式变更、自动化远动数据正确性等一般性的负荷影响因素,做到了负荷预测的真实、准确。

  (1)高度重视负荷预测工作。南郊预测工作得到了支公司领导重视,配备了专责人员,并积极开展负荷预测工作。

  (2)详细掌握电网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针对电网异常适当对预测作出调整,保证预测的准确性。

  (3)和营销系统建立负荷查看共享平台,及时掌握负荷分类情况,及时调整负荷预测曲线。

  (4)加强部门沟通,及时了解负荷变化情况,做好负荷预测工作。

  (5)根据大修技改情况,做好负荷预测工作。

上一篇:论车尔尼钢琴练习曲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论文下一篇:简论CDIO的地方高校嵌入式系统仿真实验室建设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