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论文

2020-04-14实用文

  一、在当前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1地方财政投入不能满足水利建设的需要

  在贫困地区,开展农田水利公益项目还是依靠国家投资建设为主,但国家是补助性的,而且标准很低(如口粮田项目国补每667m2600元,而实际新修667m2基本农田需要5000-10000元),加之逐年人工费及材料的上涨,地方配套资金落不实,难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1.2农民自身投工投劳数量下降

  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两工”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农民投劳由以完成分配任务数为主向自愿出工上转变。由于相应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农民投资数量下滑,开展群众性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已经不太现实,组织和动员群众有一定困难。

  1.3通过“一事一议”筹资存在诸多困难

  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靠“一事一议”解决资金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行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通过“一事一议”筹资额度较小,难以满足需要。二是在“一事一议”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农村大批青壮劳力进城务工,留下来的是老、少、妇群体,投工投劳落不实。

  1.4工程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益制约社会资本的投入

  一方面,目前社会资本的投入主要以城镇堤防、小水电为主,而小塘坝、小渠道、小水窖、小机井等工程难以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这是因为:①这些工程规模相对较小,涉及方面多、产权难以界定;②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可观,但作为企业经营的直接经济效益则难以确定;③群众水商品意识薄弱,水费标准低且难以征收;④群众法制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现象时有发生,经营者利益极易受损。另一方面,现有工程管理体制也制约社会资本(特别是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一是体制不协调,水利设施灌溉的系统性与土地承包到户“面条田”的经营方式相矛盾,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二是缺乏技术服务。水利工程的技术性较强,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相对贫乏,给兴办小型水利工程带来一定影响。三是重建轻管现象依然突出。一些领导只注重争取项目,抓工程建设,而忽略了已成工程的管理养护,使其难以发挥作用;当前,随着城镇建设、生态移民的发展,占用了大量基本农田,这给农田水利带来新的问题。

  二、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中央和省上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始终遵循“政府支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规划先行、注重实效,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逐步建立以中省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新机制新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继续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国家要稳定增加水利建设投入,重点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支持。已经安排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加强统筹协调,适当整合,避免重复安排,着力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一定规模。

  (2)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前期工作。规划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作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

  (3)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引导工作。明确县区、乡镇政府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责,并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4)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

  三、对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要把农田水利放到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要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为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县区要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水利部门设立农建办,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抓农建工作,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明确各级目标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实行分类指导,推广新典型,探索新路子。一是根据各地差异,确定主攻方向。安康多年来形成的川道、浅丘和山区三大区域,坚持走“小工程,大群体”的兴水路子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当地实际的,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统筹考虑。

  (4)加强管理,确保农田水利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对符合“四制”管理的,必须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市县区的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按项目管理要求,管好资金,堵塞漏洞,严禁挪用。二是定期开展督查。要建立水利部门自查、市政府督查的工作机制。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水利部门要专门组织检查,市政府督查室要专项督查,督查结果通报全市。三是严格奖惩制度。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定考核奖惩办法、水利工程示范标准。市政府每年组织一次考核评比活动,对评比名列前的县区和优秀水利局长进行重奖。并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告。

 

上一篇:广播电视中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论文下一篇:彬县农田水利建设路径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