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具机耕状况及使用效益探讨论文

2020-04-14实用文

  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可在坡度为≤25°的农田机耕作业,而泥脚深度≤30公分的水田如果使用轮式耕地机具容易打滑和陷车,宜使用船式农机具耕作。土壤比阻。据当地农机化区划调查,卫闽镇耕地按土壤比阻大小分为三类。一类为砂土、砂壤、土壤,二类为轻壤、中壤、重壤,三类为轻粘、中粘。从调查分析得知,卫闽镇水田土壤为轻壤、中壤的占耕地面积81%以上,适宜小型农机具耕作。

  小型农机具及配套机具在劳动强度大的环节中能满足水田耕作农艺要求。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耕作深度在15公分。旋耕每台每小时可耕2亩,犁耕每小时每台可耕2.5亩。农友-5型手扶拖拉机耕作深度在15公分,旋耕每小时每台可耕1.5亩,犁耕每小时每台可耕2亩。用小型农机具耕整地不仅在碎土、耙田等方面农艺上比牛耕好,且地头田边基本上能耕到,能满足农艺要求。

  农户经济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耕整地机械化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卫闽镇农村经济状况来看,发展耕整地机械,大部分农户仅靠农田作业本身的资金积累是不足的,须发展多种经营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据调查,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近期对农机投资的可能性小,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都有不同程度地购置耕整地机具。小型整地机械及配套机具适用于卫闽镇水田,也适应当前农户的经济条件。

  农村实行以户为经营单位后,农事高峰季节劳均负担耕地面积与耕整地机械的需求有关,农户经营水田规模较大,劳均负担水田耕地面积较多,使用机械耕整地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户经营规模在5亩以上,农事高峰季节较少劳力,需要劳力输入和使用机械化耕整地。卫闽镇农户在农事高峰季节较少劳力,需要劳力输入和使用机械化耕整地的农户占75%以上。

  小型农机具使用效益分析

  小型农机具的使用经济效益主要从使用中的作业效率、油耗、辅助工消耗、作业成本等机耕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

  经测试,小型农机具在田块面积1亩以上,泥脚深度在30公分以内的水田耕整地作业效率略低于大中型拖拉机,但高于耕牛作业效率达10倍以上,而在耕地坡度大,小于0.1亩的望天田,小型农机具的作业效率比中型拖拉机的作业效率高达70%以上,而且大部分水田大中型拖拉机无法进行作业。小型农机具作业效率较高的原因是:体积小,操纵灵活,转弯半径小,作业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空行程。

  小型水田耕整地机械由于本身重量轻,因此在田间作业时行驶阻力较小,油耗也较低。2.3辅助工消耗据测试对比,在卫闽镇耕整地小型农机具占优势。大中型拖拉机耕整地不仅受机耕道坡度、田块大小的限制,而且耕后田边地头还需人工挖的多,每亩需消耗1~2个劳动工日,而牛耕的效率又极低,只有使用小型农机具可大大减少后续作业的辅助工消耗。

  按农机作业成本的折旧费、油料费、修理费、大修提成、管理费、投资利息等测算,大中型拖拉机作业成本约100元/亩,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约60元/亩,农友-5型手扶拖拉机约40元/亩。农友-5型手扶拖拉机在两年内收回投资,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2~3年收回投资,东风-12型有兼营运输服务的一般1~2年收回投资。

  作业服务形式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械化作业由原来的生产队集体统一组织作业改为个体、联户及合作社经营机耕。农户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方法开展机耕服务。据统计,卫闽镇2011年由5户农机户联合组建合作社服务的1个,有3家拥有2台耕作机械以上的农户联合开展机耕服务,60多个家庭有单台手扶拖拉机的农户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一般机耕面积在10亩以内。

  独户经营的机耕服务形式,适合以小型耕地机械代替原耕牛作业。其优点:一是农机具的所有权、使用权、调配权能够统一。农户对农机具的管理较为精心,节省费用、注重信誉、讲究质量,二是调动了千家万户购置使用农机具耕作的积极性。机具属联户所有,农村联合开展机耕经营服务多数存在于家族、亲友之间。优点是:各取所长有利于分工合作,便于多户筹资易于农机具的配套,可承包连片耕地进行作业,增加效益。弊病是:容易闹纠纷。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机械化耕整地服务。近年来在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促进下,邵武市卫闽镇农民购机踊跃,购置小型手扶拖拉机及配套机具不断增加,建立了1个农机机耕服务合作社。

  机耕服务合作社的优点是:有利于发挥农机的集中作业优势,促进分工分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统一组织协调生产,作业价格相对稳定,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加强农机具的管理,保持机具的完好率和进行机具维修与更新换代,有利于解决无畜力户、无机户机耕难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小型农机具适用于卫闽镇水田耕整地,也适合当前农村耕地以户为经营的形式。农户希望农机供应、维修部门能为农户提供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农机配件和便捷的耕整地机械维修服务。

上一篇:潘一东选煤厂炼焦煤工艺改造及效益模型的建设论文下一篇:智慧银行建构思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