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

2020-04-14实用文

  1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包含内容广泛,需要在各个环节做好落实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强化栽培技术效果。

  1.1培育秧苗

  为提升水稻适应性,需要对水稻品种进行筛选,要提前移栽,合理稀植,需要选择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水稻的分蘖性要强,抗倒伏的能力也要比较突出,最好是偏大体型的水稻品种,能够提升其产量。水稻播种育苗要采用软盘旱育秧和湿润保温育秧等方式。要根据水稻品种和水稻秧苗生长特点确定播种量,注意做好育秧管理,培育适龄壮苗,为提早移栽创造条件。

  1.2适时移栽

  如果是单季水稻,要在秧苗2~3片叶时移栽。如果是双季稻,要在秧苗3~5片叶时移栽。如果前季是水稻田,可以选择免耕或翻耕。免耕要及时泡田、平田、施足基肥,待水自然落干后2~3天进行移栽。如果选择翻耕,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泡田、翻耕、整平稻田、施足基肥,保留浅水移栽秧苗。2.3合理稀植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要求适当稀植。如果田力较低,移栽规格为25×25厘米;如果是中等田力,移栽规格为30×30厘米;如果田力属于上层,移栽规格为35×35厘米,或者更大。如果采取三角形种植,规格为30×30厘米~35×35厘米,每丛为3棵苗,尽量做到疏密相间,这对促进分蘖及提高有效穗数有重要作用。如果采取正方形种植,株行距保留要考虑通风透光需要,这样才能保证秧苗单株的正常生长。

  1.4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应该是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核心内容。首先要确定施肥种类,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能够确保理想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基肥,需要以有机肥为主,在整个施肥过程中,有机肥要占总施肥量的20%~30%。无机肥施用也需要有合适比例,一般情况下,氮磷钾配比为2∶1∶2。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3∶2。施肥量需要根据田力和水稻不同生长期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纯氮量为10~14公斤。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1000公斤,辅以化肥,速效肥料纯氮每亩5~7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0公斤。要遵循“减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的施肥原则,这对平衡肥力有重要作用。追施分蘖肥在移栽后25天内分3次追施;穗肥在晒田复水后施用;粒肥在抽穗后10天施用。

  1.5水分管理

  水稻移栽后进入分蘖期后,前期要保持水稻田湿润或者浅水,利用干湿交替的形式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到分蘖后期,也就是总苗数达到每亩15~18万时,要排水晒田;如果发现水稻生长势头过旺,当全田总苗数达到12~15万时,就要准备排水晒田了。水稻进入扬花抽穗期,需要浅水灌溉,促使生长大穗。水稻进入灌浆期,需要干湿交替,有利于保根养叶促灌浆。另外,在水稻管理中,还需要对稻田进行中耕除草,在分蘖期需要2~3次人工除草,也可以利用湿润灌溉等方式防止杂草生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除草剂,注意用量要合理。

  1.6病虫防治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水稻秧苗,大多具有很强的抗性,由于秧苗生长旺盛,不仅抑制了杂草重生,也有效防止秧苗生长期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对于稻飞虱、卷叶螟、稻苞虫等虫害,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以采用高频灯诱杀,或者采用生物农药,也可以采用国家允许的低毒、低残留、高效、安全的农药进行防治。

  2结语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易于操作,技术优势明显,具有省种、节水、增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免耕,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上一篇:有关车辆安全风险要素下的公路运输论文下一篇: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纳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