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铁杵磨成针读后感,欢迎阅读。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一
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我感到学习、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这篇文章大概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传说李白小时候很不爱学习。在一次闲逛中,李白认识了一位要把铁棒磨成针的老婆婆,她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李白,于是李白开始认真地读起书来。
当我读到“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时吃了一惊。这么大的铁杵,还要磨成一根那么小的绣花针?但我又转念一想:是呀,为什么不可以呢?我磨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磨两天不行,我就磨一年;磨一年不行,我就磨两年……这样一直磨下去,还怕它不成为针?时,我记起了《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纪昌很喜欢射箭,便找神箭手飞卫做老师,飞卫先让他练会不眨眼。终于,两年之后纪昌学会了不眨眼。然后,飞卫又让纪昌练眼力,三年之后也练成了。最后纪昌成了一个神箭手。我觉得纪昌从基本功学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练了五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大约在三年级时,我喜欢上了骑车。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就开始学了起来。刚刚开始时,我跃跃欲试地坐上了车,双脚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地移动,从而使自行车动起来。但常常这样让我心生厌烦,几次想不学习了。但在看到大人们骑车的那个模样,我的耐心仿佛又回到了心里。终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我成功了!我会骑车了!刚开始是踩了一两下便滑倒了,后来变成了七八下,最后骑了一条街、两条街。
在品尝胜利的果实时,我又懂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坚持不懈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二
故事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是个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去玩的孩子。
一天,李白又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杵在磨刀石上磨来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问道:“老奶奶,您在做什么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老奶奶回答,她头也没抬,认真的磨着手里的铁杵。李白听了心中暗笑,说:“老奶奶,针是非常细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啊!”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抬起头来,慈祥的说:“是的,要把铁杵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心想: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只要用功读,就会读好。想到这,李白高兴地说:“我懂了,老奶奶,谢谢您!”说完,李白跑回了家,拿起书本,认真的读了起来。
从此李白不再贪玩,他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诗人。
这说明做任何事只要肯下苦功夫,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三
铁杵不经过长期的磨练怎能细如针!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需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一杯好茶,需经过人过采摘,提取精华,在经过一遍遍复杂严谨的程序,最后还需一个懂得茶道之人才能浸泡出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那么人生也会像制茶一样,需要一个懂得磨练自己的人才能磨练出一个好的人生。
但是铁杵磨练成针需要比制茶更坚定的毅力,才能将大大的铁磨成小小的针。你曾想过磨练一杯茶需要多长时间,磨练一根铁杵又需要多长时间?我不懂茶道,但至少我知道,磨练铁杵要比磨练一杯差更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
懂得品茶的人,是高尚的人,但懂得欣赏一根针的人更为崇高。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古时候的人们将铁杵磨成细小的绣花针需要多么艰辛的劳动,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欣赏一个被汗水和时间磨练过的人生。
人生是应该像磨铁杵那样的坚定,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和失意就放弃了原本要追求的目标,人生没有挫折就永远不会成熟,永远都没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命运的洗礼,在逆境中磨练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坚定的一面,这是中华民族一直全世界人民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有问题是进步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生活中没有问题,哪里来的答案,没有答案哪里来的成功。所以历代的伟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战胜了这个问题,他们才能坚定的走向成功,走向他们理想的道路。
向来人们都非常崇拜伟人,人们都以为伟人很聪明,很耀眼,但却只有经历过的人在知道,才懂得,他们是经过怎样残酷的生活经历,怎样艰难的求学道路,在怎样不堪的生活环境中才会磨练出如此耀眼似明珠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学习伟人的这种求学精神,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勇气,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创造出让人赞叹的人生。
都说铁杵磨成针很难,但是不试过怎能知道没有成功的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