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政策革新进展与路径论文

2020-04-26实用文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下退休政策改革的发展趋势

  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日趋严峻,为缓解日趋失调的生产性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将是我国家退休政策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提高退休年龄可增大养老保险计划的资金投入,相对减轻养老保险计划的过旺需求。

  实行弹性退休政策。经在70、80年代欧洲国家的推行,弹性退休政策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应付人口老龄化、调整劳动力市场结构的重要政策主张。一方面可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供求压力,缓解尖锐的失业问题,协调老年劳动者与青年劳动者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逐步退休或部分退休的方式,有助于劳动者理更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与体现收入保障。

  抑制提前退休,鼓励延期退休。养老金压力越来越大,适当提高退休年龄,延期退休,一方面可以增加养老金积累,另一方面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另外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0到65之间,高于我国的退休年龄,因此从我国的长期发展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是和世界接轨的必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下退休政策改革的影响

  可以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解决分配不公。分配制度差距过大,养老金双轨制不公问题使贫富悬殊过大,使社会矛盾突出甚至激化,严重阻碍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工资政策的调整,缩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差距,解决企业分配制度的过度自主化、无政府状态化状况,取缔和抑制高管高工资化。国家减免工资过低企业的税收,提高工资过低企业职工的收入,使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差距尽可能的缩小,可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可以逐渐填补养老金缺口,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发展,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潜在财务危机,法定退休年龄的延长,劳动者退休期限的缩短,就业期限即可相对延长,从而抑制急剧上升的'养老保险费用支出;依据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通过弹性退休年龄制度,每延后一年退休,参保人就多交一年的养老金,同时推迟一年领养老金,研究表明若提高退休年龄五年退休金支出可以减少一半,这样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危机。

  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缓解在下世纪中期日趋失调的生产性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现阶段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包揽过多,保险基金不堪重负,缴费多者与缴费少者在享受退休待遇时差别不大,职工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淡薄,缺乏激励约束机制。职工在职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多少与其退休时的待遇应是相对应的,这样才有激励约束作用。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下退休政策改革完善的对策

  要推行标本兼治的退休政策改革策略。按照现行发展模式,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巨大压力、失业压力同养老保险及退休制度构建的内在冲突,难以轻易克服,提前退休将会是一种长期困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主张,在具体实施中难免同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相抵触,其效果尚不能过分乐观。因而,应当拓宽视野,力求在养老保险和退休政策之外寻求综合配套的改革思路,尤其是联系发展模式、就业模式的改革进行更为广泛深刻的调整。

  逐步完善和调整我国的退休政策。鉴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内在制约、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现状、劳动力市场供求近期及中长期的矛盾,在我国退休政策的改革调整问题上,基本思路应立足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政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势,不囿于国外既有的经验,拓宽思路,从发展模式、就业模式和退休模式转变上着手,充分考虑体现我国基本国情、体现国民心理和文化特征,注重和完善家庭保障的新的退休制度,逐步突破欧美国家现存退休模式,真正实现我国退休领域的制度创新。

  退休政策改革应同我国就业政策调整相配套。退休政策调整的一个基本的制度依托和政策依托,应把握中国式发展模式的内在轨迹,花大力气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逐步调整现行就业政策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来强调以就业为中心的政策导向,实施高收入和低就业的就业模式,如逐步实施每户2/3人工作的就业模式,来调整就业结构及其分布,以便从根本上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缓解失业压力,保证社会稳定。

【退休政策革新进展与路径论文】相关文章:

1.当代农业科技革新路径论文

2.个税代扣代缴革新与完善路径论文

3.钢铁产业可持续性进展路径研讨论文

4.卷烟制丝线设备革新路径研讨论文

5.室内设计课程教学革新路径分析的论文

6.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体系革新路径论文

7.文化强国建设下体育文化进展路径分析论文

8.建筑管理问题及路径论文

上一篇: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讨论文下一篇: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