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论文

2020-04-26实用文

  1江北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1.1发展现状

  江北区现有耕地约6700hm2,山林4000hm2,是宁波市老三区唯一被誉为“米袋子、菜篮子”的区。全区农业人口8.7万人,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尽管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展较快,但受传统种、养殖习惯影响,目前全区种植、养殖业仍呈现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状况。2008年粮食复种考核面积6700hm2;葡萄、梨、柑橘、杨梅、西瓜等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000hm2,其中慈城产的白茶、微型盆景与洪塘产的葡萄、蜜梨等林特产品知名度较高;蔬菜种植面积近1333hm2,专业从事蔬菜种植和销售的专业户涉及全区19个村700多户;拥有各类畜禽养殖大户400多家,年产生猪6.5万头,存栏奶牛700多头,生产各类家禽200多万羽。2008年种养殖业产值达4.86亿元,是全区农民纯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主要特点

  1.2.1常规农业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集中,规模户不断出现

  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全区种养殖业逐渐向慈城的乍山、妙山和庄桥的费市片集中。仅慈城和庄桥的水稻种植面积就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平原水果和花卉苗木则主要集中在洪塘和慈城;养殖业也基本集中在了这些区域。随着城郊结合部一大批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小规模养殖场先后被关闭,规模化万头猪场也随之诞生,并配套建成了沼气池、有机肥料加工厂,使昔日废弃的排泄物得到综合利用。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负责人,逐步成为全区农业生产的骨干和领头人。

  1.2.2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业害虫非农药防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大亮点。通过将杀虫灯、防虫网、性信息素、色板应用于蔬菜等作物害虫防控,改变了农民大量使用农药的种植习惯,是农业害虫防控技术的一大突破。另外,以大棚、滴灌技术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既增强了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提高了农业产出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涉农投入,一大批山、水、林、田及沟、渠、路、河道经过综合维修和整治,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抗灾能力大大提高。1

  .2.3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休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区规划建成了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其中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农业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达25家,其中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通过各项管理体系认证的有20家,其中ISO系列认证的有14家、HACCP认证的有5家。农业品牌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有新突破,农产品品牌获得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市著名商标12个;市级名牌称号14个;完成有机食品申报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11个、无公害产地认定6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到550hm2。与此同时,利用近郊和山水资源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都市农业园区、五星绿野农庄、三勤的白茶源、毛岙生态村、洪塘的万亩水果基地等农业企业,依托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出了系列休闲农业项目,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2江北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工作思路

  2.1发展模式根据江北区发展规划和人多地少的现状,未来江北区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应以“促增收、求效益”为立足点,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2.1.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生态农业模式一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通过设施改良改造、土壤地力提高及引进新品种,充分利用大棚设施种植高效率的经济作物,推进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二是开发冬季农业。积极利用冬闲田开发种植马铃薯、油菜等成本低、效益不错的经济作物,以及紫云英等冬季绿肥,或种植黑麦草从事畜禽和鱼类养殖,既可减少化肥用量,又可提高土壤地力;三是推广科学轮作与套种技术。如蔺草与晚稻相结合的免耕技术;利用果树冬天落叶季节,增加种植草梅、蔬菜,增加收入;四是探索低产田改良技术。如利用征用后土地的优质表土改良低产田,提高种植效益。

  2.1.2农、林、牧、副、渔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规模养殖业的排泄物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欠账很多,一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污染;二是畜禽养殖排泄物未及时处理造成的`污染;三是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所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因此,树立生态种养殖理念,通过建立生态农业园区等方法,开展立体、循环农业的示范园区建设,如稻鸭共育技术、稻田养鱼、茭白田套养甲鱼等。帮助农民更新观念,促进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和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此外,政府要加大涉农投入,如发展对大江大河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保障渔业资源生态循环和合理再生,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互利双盈。

  2.1.3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整合农耕文化底蕴和全区浓厚的人文历史、区位优势,通过深入挖潜,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体验农耕文化、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促进传统意义的农业逐步向旅游农业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如都市农业园区开展的草莓采摘、耕地出租、果树认养、农家乐餐饮、田园住宿等模式,使农产品通过加工成为农家菜;让城市的居民参与劳动体验农耕乐;并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充分享受农园风光;让城市的孩子了解悠久的农业历史和生产技术。农家乐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拉长,而且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给现代生态农业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带来的附加值远大于农业本身。

  2.2工作思路

  2.2.1规划为先,政策引导

  农业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全区农业产业规划,确定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区域、重点和导向,每年有重点安排资金和项目推进生态农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宣传、卫生、旅游部门则根据历史渊源和现状开展农家乐的包装推广,培训相关接待人员,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

  2.2.2典型示范,科技支撑

  生态农业的建设是项综合性课题,首先,应通过示范点的创建积累工作经验,旅游、科技、环保、卫生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特别是要围绕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增强生态农业意识,并成为自觉的实践者,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最后,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及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加大科技、环保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2.3组织保障,重点突破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事,而且需要发改、环保、科技、旅游、卫生部门等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只有凝聚各单位合力,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通过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和重点,为全区实践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1.论网络团购模式的发展现状论文

2.财政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3.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论文

4.心理契约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论文

5.概述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最佳模式论文

6.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探索论文

7.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8.以人为本下的医院管理发展模式论文

上一篇: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下一篇:沼气生态农业发展与对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