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论文

2020-04-26实用文

  摘要: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依靠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来服务三农。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在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如何利用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优势服务三农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服务三农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要实现脱贫和城镇化就必须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农业高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发生质的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财富成倍增加,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实现农产品加工的提质增效以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1 农业科研院所在利用科技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学术、轻应用

  目前在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化率低,很多科研成果严重脱离实际生产应用,无法为农民所用,很多科研成果因为成本太高而被束之高阁。在很多科研项目当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发表论文和专利的数量,而轻视实际的应用,很多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现实条件的限制,很多科研成果只能在实验室里实现,无法成为农民创收的工具。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主动性较差,其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高,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1],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科研院所在科技立项的时候缺少对市场方向的把控,没有深入调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所做的工作都是从文献到文献的工作,从而导致科技成果无法为实际生产提供动力。

  1.2 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目前,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在管理机制上仍然沿用国家事业单位通行的管理体制,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仍然沿袭着“政府办事业”的观念。大多数研究院所在工资分配、奖金分配、职称评定上,对从事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的人员不够重视,这极大地影响了成果推广与转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2]。还有就是整个科技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了一些人用大量的科研经费所做的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而另一些科研工作者却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完成重大科研项目。

  1.3 科技成果转化见效周期长

  科研院所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到产业化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很多科研工作者往往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开始放弃,或者偏向于跟风喜欢研究近年来的热点科学问题,对科学研究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持续性不够。还有就是科研院所对于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敏感,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要更新自己的技术。据农业部统计,国内获科技进步奖的成果研究周期一般是6~13a,而生产中一般的技术性成果应用5~8a后就被淘汰,因此有的科研成果刚研究出来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尴尬局面。有些农业院所的科研成果刚开始的时候是在实验室或者试验田里实现的,结果到实际生产以及大规模的应用的时候就问题频发,难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挥作用,而且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这些因素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3]。

  1.4 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科研院所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而农民是科学技术的使用与受益者,因此农业科学技术只有为农民所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才能正真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够创造价值;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很難掌握高深的科学技术,因此农业科研工作者只有把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变成人人易懂的科学方法才能更容易的被农民所掌握。

  2 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的建议及对策

  2.1 改革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和人才评价体制

  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成果、成果转化、成果需求和科技环境系统等构成的大系统,其运行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动力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调控机制等[4]。农业科研院所在职工评职称和职位晋升等方面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放弃以往的以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为主的评价体系,在对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方面要对科技成果转化有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予以奖励并提高其工资水平。在科研院所体制建设方面要引导科研工作者从重视单纯的以发表文章为目的向科技成果转化方向引导,创造一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氛围。鼓励科研工作者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科研工作者要有市场意识,自己所做的科学研究要与农业的发展息息先关,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来进行科学研究。

  2.2 改革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在管理方面要让科研工作者能够从科技成果转化中分享到红利,使科研工作者能从科技成果转化中真正受益,只有这样科研工作者工作才有积极性,从而改变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被动工作的局面。还有就是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要把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以及市场紧密结合。科研工作者应该到基层农民中间了解农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国家在基金审批方面要大力支持以解决实际生产应用为目标的科研项目。

  2.3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任何农业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工作从立项、实验、中试到最后的产业化都不能单独依靠自己来完成,往往需要农业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的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与外部的合作,发挥自己独特的科研优势,利用与别的单位的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各个单位之间应该积极合作,统筹配合,建立一个良性互动以及高效运转的合作体系。农业科研院所应该利用企业对市场变化敏感的优势与企业展开合作,解决企业以及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在科研立项的时候要对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的科研项目给予持续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消除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变化适时的改变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策略,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与市场变化紧密相连从而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2.4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民是科学技术的使用者和检验者,一个科学技术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主要看农民能不能把他应用在实践当中,即使是再高深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不能为农民所掌握,最后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项科学技术能不能应用在实践当中以及能不能为农民所掌握,因此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应该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深入交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以及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应用的培训,真正做到科技服务于农业。

  3 结论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不仅面临着工业与服务业与外部国家的竞争,还面临着农业的残酷竞争,而农业更是我国国民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对我国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农业科研院所应当解放思想,从自身定位、研发模式、团队建立、研发管理模式等内部方面进行革新,扫除扼制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的障碍,从思想层面上解决好会不会服务,能不能服务以及如何服务三农的问题。

  农业科研院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结合自己独特的科研优势与技术优势,合理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模式。农业科研院所应该积极吸收海内外科技精英,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农业科学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与企业和农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农民增产丰收为己任,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奖惩制度,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立项,大力扶持对实际生产应用有帮助的科研项目。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应该强化“三农”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农業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推进涉农创新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在现代化农业社会的效能得以提升[5]。

  参考文献

  [1]董洁,陈祖功.科技成果转化质量评价—基于科技中介服务视角[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0):26-28.

  [2]史良秀.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自身因素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1):205-207.

  [3]孙进昌,张翠萍,张必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179-182.

  [4]裴翠娟,董志强,贾秀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83-85.

  [5]董定超,薛刚,古小玲.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解决途径浅谈[J].科技传播,2014(11):194-195.

【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论文】相关文章:

1.农业科技成果现状及对策论文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应对论文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4.关于农业科技与三农的论文

5.农业科技服务研究情况论文

6.农业科研院所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7.林业科技成果管理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论文

8.论文:认识三农问题

上一篇:畅通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的途径论文下一篇: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完善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