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课例的研究价值的研究论文

2020-04-26实用文

  省教科所基教中心领导为切实推进校本研究工作,深入到基层学校,与老师们一起研讨“什么优秀的教学课例”的问题,并在省教科所组织研究人员与访问学者一起参与的“学术对话沙龙”活动。“校本研究”总课题组拟调整“校本研究推进战略”,将原来“案例研究”与“课例研究”并行的战略修改为先进行课例研究,而后开展案例研究。按省教科所访问学者佟庆华的说法,“作为一个曾组织全校老师进行过案例研制尝试工作的一线老师,我再一次感受到专家学者务实的工作作风……应该有一种与现行教研活动相对应的校本研究方式……”这些话我非常赞同。

  作为校本研究网教学课例(案例)栏目的一审编辑,我在编审一些课例文章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也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积极参与校本研究的教师而言,现在正需要考虑: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怎么编制出优秀的课例?在这里,想把自身的一些感想发表出来,与大家一起商讨。

  优秀的教学课例是什么样的?这话一时难得说清。但我认为,课例的价值在于研究。当前改进课例的编制工作,重在让老师们提升课例的研究价值。

  一、课例的价值在于研究

  关于什么是教学课例,有不同的定义。其实,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只需抓住基本的特征:教学课例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例子。或许,这样的说法很肤浅,但理解起来却简单明了。只是,请大家注意,大凡成为“例”的,要更具研究意义才行。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不是所有的平淡无奇的东西都能拿来写成故事或者小说,拍成电影或是电视,只有那些更生动有趣的能给人以启迪的故事才干打动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研究价值的课堂教学的“原型”才可能作为课例制作的素材。那么,作为课例的制作人员,首先要具备发现研究价值的慧眼。假如,课例提出了一个令大家都认为没有解决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假如,课例从某一新的角度,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司空见惯教堂教学行为,反思一些问题:我们是怎么做的?这样的做法有没有道理?需要改进吗?怎么去改进?假如,课例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讨,展示出研讨的效果;假如,课例可以用来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把我们已有的对于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如此等等,这样的课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会觉得价值很高。再者,从课例自身的属性来看,我们为什么要写课例?就是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载体,作为展示研究效果的一种形式,还有,教学课例是我们推进校本研究的一项战略。这些属性的自身,就要求教学课例应该具备研究的价值。

  这里再强调一点,教学课例这种研究方式,自身就与原来的优秀论文式的研究不一样,更多的体现了行动研究的特征,更密切地与我们的职场相关。因为,我们教师天天面临的是同学,面临的是课堂。我们研究课堂,研究课例,重在改进我们的行动,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

  二、课例的编制与应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假如说,我们推进校本研究工作的要义在于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课例必需服从也肯定服从这一要义。从省教科所推进校本工作的战略来看,始终抓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要素,在推进战略上,的确是体现了层次性的。以教学叙事改变教师的话语方式,以教育博客促进多元的交流互助,以课例为载体改进教学研究的方式,以优秀教案再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往专业发展中再深入,最后的目标是构建学校的学习一起体。前面说到战略的调整,即先进行课例研究,再进行案例研究,这是合乎规律也是合乎实际的。这是因为,优秀教案的编制要求更高,相关的活动组织更复杂,先进行课例研究就显得顺当一些。再就是,课例的编制与应用是可以在继承原有的常规教学研究的方式上再谋求发展。课例研究的自身与我们已有的备课——上课——反思研讨的习惯是相关联的。只是,我们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的问题要更清晰一些,更集中一些,更深入一些。假如我们以前开展相关的活动没有这样的主题,那么现在要有了。还有,我们的课例可以是集中研究式的,也可以是教师单独研究式的。无论是集体行动,还是个人行动,其“行动研究”的基本运行规律是相一致的。只是,可能集体活动可能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角色分工更分明,活动组织更有保证。那么,就课例的编制而言,发展的取向在哪里?在于,问题怎么去发现,我们怎么去研究。比方,设计时关注的问题,可能后来找不到切入点,可能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一定大家都预以了关注,可能反思时看到了问题,课堂教学的情境又难以再创设。

  前不久,看到一个老师写出的课例,将特级教师窦桂梅和于永正两个人的同一课《秋天的怀念》作比较,结果得出“姜还是老的辣”这样一个结论。大意是说,窦的课带领同学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里走一遭,最后让同学感悟“好好儿活”,偏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而于永正带领同学语中品味,读中感悟,体会到母爱,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从这一课例的编写来看,我认为作者是很留心的。注意到两位大师级的人物的课有所不同,并关注了如何不同。但是,恰恰文章却没有关注对问题自身的研究。就她关注的课堂,我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比方:为什么他们的设计会存在不同?各人的价值取向在哪里?对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吗?以什么规范来看等他们的优劣?如此等等。那么,假如这些问题,作为课例的写作者一时不能研究透怎么办?是不是就不写课例了?不是,假如研究不透,那么,自身怎么想?提出了大家来研究也行呀,提出的价值的问题的课例也是优秀课例吧!只是,作者这样匆匆地做出结论反而不好。因为,那样的“姜还是老的辣”的结论我就不赞同,认为缺乏研究,没有体现出研究的深度。

  三、课例的写作以研究为主线展开

  课例如何制作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视频也好,文本也好,怎么去写,都不好说。我看过不少的课例,个人主张还是不要在写作上过多地限制。

  课例的素材来源于优秀教案、课堂观察与实录、教后研讨与反思,这是自然而言的事情。但并不是说,只要有这些就写好了,没有这些就完全不行。素材的取舍剪辑,完全要看研究问题的需要。这也同写文章一样,形式服务于内容。

  研究的问题于课例而言,就像是我们写文章的中心,是灵魂一样的东西。反思我们当前看到一些课例,在这一方面存在的缺憾最大。有些课例只是有了些形的东西,如教学思想与设计、课堂观察与实录、课后研讨与反思,但是读完了课例,找不到课例所要研究的问题,看不到这一问题的发现视角,理不出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也搞不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效果和其后续问题。就像看一篇文章一样,“形散”没有关系,但假如不能“神聚”,就不是一篇好文章了。

【关于提升课例的研究价值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允价值的研究状况论文

2.关于研究论文的研究

3.关于基因的研究论文

4.论文的研究方法

5.地理的研究小论文

6.关于社戏的研究教案

7.互联网的研究论文

8.关于创业的研究论文

上一篇:色彩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下一篇:关于基因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