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用结合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用结合教学,强调计算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主要探究结合计算教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笔者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以用引算,情境引路,让计算可爱些;以用促算,算用结合,让计算现实些;以用激算,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使计算深层些;算用结合,各有侧重,和谐发展,使计算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算用结合 正确处理 思考

  新课程将以往的计算与应用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教学贯穿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包含算与用的解决问题类型,因此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与过去相比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算用结合的话题至今已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探讨。笔者参加新课程实验已近三年,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深入探究计算教学内容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但是如何在继承和创新中寻找计算教学新模式?如何真正使算与用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用引算,情境引路,让计算可爱些

  新教材出现了单元主题图和大量的情境图,给计算教学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有了鲜活的情境,计算就有了活力,也变得有趣味,可爱起来了。如10以内、20以内加减法口算,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题、做一做、练一练选取近百个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图,特别是金色的秋天,热闹的小河,孔雀开屏练习,运动会上数学,游泳池里的数学等等,都能激起学生很高的学习热情,学生愿学乐学,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深刻地感悟加减法的意义。算用结合教学,能使学生体验到计算是有用的、有趣的。

  例如:《有小括号的算式》过去直接出示例题,明确运算顺序,运用法则进行练习,单调乏味。现在算用结合教学,教材中创设卖面包的情境:“面包房一共做了 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他们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以用引算,结合具体情境,自然引出小括号的使用。新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从现实的情景中引入计算教学,学生自主地探究计算方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把计算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以用引算,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二、以用促算,算用结合,让计算现实些。

  算用结合教学时,笔者认为不能抛弃传统的有关计算与应用题教学的.双基,让学生理解算理以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思路步骤,把算与用教学的隐性目标贯穿于长期的课堂教学中,算用结合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并且加强操作,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与感悟,积极探究算与用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口算》是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领悟“从十位退一当十后再减”。教学中大多教师选用摆小棒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笔者多次实践,不断比较与反思,如何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与算法抽象化、多样化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在第三次执教时,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买文具情景图,充分发挥“买东西要找钱”这一生活场景作用。聪聪有15元钱,选购一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唤起学生用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的旧知。再以明明用32元钱去买7元的钢笔,想一想怎样付钱?算一算,还剩下几元钱?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联系主题图,在具体操作“实物”(人民币学具)中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算理,产生解决32-7的不同方法:(1)付10元找回3元,再加22元,还剩25元。(2)先从32元中拿出2个1元,发觉不够5元,再付10元找回5元,还剩25元。(3)从32元中拿出12元付钱找回5元,还剩25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理解也比较轻松透彻,紧接着让学生看着32-7在脑子里想一想,你喜欢怎样付7元钱的?可以怎么算?让学生对算法进行想像,使具体操作活动与算法之间建立表象。有效可行的表象活动,是促使学生从“实物操作”到“算法操作”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根据学生发言写出计算方法与过程。

  (1) 32-7=25 10-7=3 (2)32-7=25 32-2=30 (3)32-7=25 12-7=5

  22 10 22+3=25 2 5 30-5=25 20 12 20+5=25

  笔者认为有效操作实物是学生认识的基础,教师要及时解读学生操作思维,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获得问题解决,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习抽象的算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用32元去买4元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钱?试着算32-4,小组交流自己算法。再解决教材中例2:我有8元,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还要再攒多少钱?在解决问题中,学生逐渐优化了自己的算法。

  整个教学过程,实物操作活动用时约8分,表象活动约5分,算法抽象活动约25分。教师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提供合理的时间,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学生数与物对应,并加强了有效可行的表象化活动,使直观算理和抽象算法有效结合,这是突破计算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实践操作、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构建,以用促算,使计算教学现实有效些。

  三、以用激算,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使计算方法优化

  倡导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如何处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笔者曾听过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这节课,教师创设情境,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引出35+34,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教师追问:“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你是怎样算出来的,不会的可以用小棒或计算器帮助。”

  生1:我是用口算,5+4=9 30+30=60 60+9=69。

  生2:30+30=60 5+4=9 60+9=69。

  生3: 我是摆小棒算的。

  生4:我是拨计算器算的。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5:35+4=39 39+30=69。

  生6:35+30=65 65+4=69。

  师:谁还有与众不同的算法?学生一脸迷茫,教师本意是想引出新知笔算方法,由于第一次出现竖式,学生沉默一阵子后。

  生7:35+35=70,70-1=69。

  教师这时只好自己介绍竖式,并再三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但没有追问为什么。紧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教师激励学生比一比谁的算法多。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为了算法多样化,而不惜花很多时间去暗示与追问,冲淡了笔算教学的重点。因为列竖式计算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本节课要紧紧把握笔算教学,双基还需扎实,才能保证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笔者认为,一个计算问题在教学中究竟出现几种算法,要看班级的实际情况,没有必要让学生绞尽脑汁,想出五六种甚至十余种。

  让我们走出单纯追求算法多样化的误区,正确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思维过程。在群体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组织比较讨论,摒弃不合理的及思维层次较低的算法,得出大家比较认可的算法,在练习中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逐步感悟出哪种算法最合理,使算法最优化,这就是内化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的过程。把算法多样化探索落实到算法的最优化,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学会取长补短。也许这就是我们追求算法多样化的最终目标所在。对于没有优劣之别的算法,则应鼓励其并存。如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破十法、连减法、想加做减法可以并存,只需学生个体优化。

  四、算用结合,各有侧重,和谐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表明,算与用教学时,不要单独地只考虑在其中的一个,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课型的区别等因素,算用自然结合在一起,各有侧重,大多数学生会算后再用。如学了20以内加法后出现“用数学”内容,学了表内乘除法后安排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先算后用,算用结合的目的。有些练习设计是为算而用的巩固练习,有些是为用而算的练习,有些是算用同时落实。但无须让学生知道怎样是“算”怎样是“用”,而应该让算与用相互依托,无为所用,谁也离不开谁,让算用和谐发展。

  例如二年级上册31页,妈妈带100元去商店买下面生活用品,妈妈带的钱够吗?学生有笔算方法28+43+24=95元等,也有口算方法24+43=67 元,100-67=33元等,这些都是已学的方法。本节课重点是估算方法,(1)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要70元,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和茶杯够了。(3)买烧水壶和茶杯大约70元,剩30元买热水瓶够了……学生在比较讨论中发现估算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性,这是估算在教材第一次出现,在第一学段是估算的“萌芽”。学生可以用笔算、口算、估算这三种算法解决“妈妈带的钱够吗?”算用互相依托,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又侧重于估算,学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能自由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这无疑是算用结合教学的优势所在。

  总而言之,“算用结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重视算理、双基落实等精华,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重视过程等新理念。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找到平衡。笔者认为在算用结合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创设合理的情景,借助多种教学媒体或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算与用的方法或策略,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感受“算用结合”的优势,避免单调枯燥的计算训练,从而有效落实双基,又发展思维,使计算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以用引算,以用促算,以用激算,使估算、口算、笔算这三算共长,达到算与用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沈重予 《关于算法多样化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2003年第2期

【算用结合教学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PBL结合TBL教学法在内科学的思考论文

2.培智学校拼音教学医教结合思考的论文

3.浅议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论文

4.用结合造句

5.读写结合教“鲁迅”

6.读写结合教古诗案例

7.双语教学的价值思考论文

8.对平面构成教学的思考论文

上一篇:行政组织学的论文下一篇:对平面构成教学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