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各领域、各行业都提升了对人才素质及数量的需求,这就要求各教育学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尤其针对中等教育职业学校,更是要重视课程的改革,站在社会的需求角度上,对课程进行革新,培养出各方面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就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践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改革提供更加适合的思路。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推行,中等职业教育也相应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从目前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改革还需要在源头上进行分析,制定适应社会的改革措施,才能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本文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做了简单分析,并对课改的重要性及改革实践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现状

  国家教育部近几年不断推出新政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强有力的鼓励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但中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自身危机,其中涉及到课程的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①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主体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优点是“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强,但专业科目教材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操作、实际应用缺乏应有的重视,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②缺乏校本教材的开发,课程结构与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③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书面形式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没有真正体现出评价对于应用的指导作用[2]。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进行课程改革是我国提升综合实力、落实人才工程的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它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重任。

  2.进行课程改革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它最大的特点是使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是支撑经济形态的重要方面,而支撑知识的关键因素是教育。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通过课程改革,使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由轻基础、单一型向厚基础、复合型发生转变。

  3.进行课程改革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定向培养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与之适应,学生学习的内容完全与市场脱节,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距较远等问题,都非常突出地摆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面前。因此,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重视培养和开发中职学校学生的劳动素质、智能素质、独立自主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教育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要积极、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革,主动为市场服务,运用市场机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进行课程改革是提升生源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学生由过去的统分统包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低学历、低水平的中职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成为弱势群体;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高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素质下滑、个体差异增大。因此,应通过课程改革,创建适合学生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1.要坚持把就业作为课改的导向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理念的提升,在课程目标设置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市场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思想、积极的劳动态度与健康的职业道德。在课程的结构上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第一要素,通过课程改革,建立就业市场需求什么就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的实际需求去调整文化基础课程及课时数。在课程实施上,实现活动化的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加强专业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要注重专业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要让专业教师真正参与到改革中来,多听取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课程内容要完成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转变,课程实施以过去的单纯知识灌输向以项目驱动为转变。此外,课程改革还要实行专家论证,完善课改体系并切合实际。

  3.坚持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

  要坚持产学合作的原则,把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教学。企业、学校及学生都能从这种合作教学模式中受益。具体而言,企业得到了需要的技能人才,通过学校与学生的无形宣传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学校方面,解决了教学设备、办学场所及专业教学教师等资源缺乏的问题,促进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获得了一个锻炼自己的真实职业环境,职业素质与能力得到了发展,并获得了就业机会[3]。

  4.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课程改革队伍

  课程改革设计到众多方面,因此,实现课程改革需要既有基础理论又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人员,包含教育行政部门、校长、专家、教师及企业等。行政部门要提供宏观上的指导和专项资金的落实。校长和教师是将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的实施者。专家能提供高水平的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企业的参与便于使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后的就业相结合,体现就业导向。

  5.课程评价的开放性

  在课程的评价上,一定要遵循:课程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训练着三个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上也要注重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机制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持久就业能力的养成具有现实意义[4]。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教育上的重大任务,虽然艰巨但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探索,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采取可行的改革方案,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在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尽快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论文

2.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论文

3.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4.中等职业教育浅析论文

5.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的论文

6.试析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7.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8.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思考论文

上一篇: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