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及其防治方法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论文摘要:油菜菌核病及其防治方法-

  论文关键词:油菜,菌核,及其,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永修县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高达80%以上。病株不仅会造成减产(一般减产10%~70%),还会影响油菜籽的品质,进而影响到油的`品质。永修县2009年被列为现代农业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任务相当重大。

  一、发病症状

  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结实期发病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重病者全株枯死,轻病者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降低产量和含油率。当油菜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二、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

  油菜菌核病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当年10~12月,土壤湿度较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以菌丝在幼苗内越冬;翌年2~4月间,当春季旬平均气温超过5℃以后,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在土壤湿润条件下陆续萌发。当旬平均气温达到8-14℃时,土壤中的菌核大量形成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远的可达数里之遥。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侵入,或通过伤口、自然孔口侵入。田间传播过程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贴附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可以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三、发病条件

  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为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除了与菌源基数、品种抗病有关外,还与油菜的长势和田间管理密切相关。早春油菜遭受冻害和渍害、油菜田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长势差的油菜,以及氮肥过量,长势过旺的油菜田,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大的油菜田发病相对较重。然而,引起油菜菌核病大面积流行则主要是油菜花期的气候条件,如果花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可使得油菜菌核病重发。在油菜开花期,当旬降雨量超过50mm时,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低于10mm难于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高产的大敌,要特别重视加强防治。根据该病发生、为害特点,笔者认为,应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重点抓住花期化学防治才能控制其发生、流行。

  (一)农业防治

  (1)实行稻油轮作或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可减少菌源;

  (2)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3)抓住下雨间隙和雨停时,及时清沟排水,力争做到雨停田干,降低田间湿度;

  (4)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作饲料或集中沤肥,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5)每年9月份选好苗床,培育矮壮苗,适时换茬移栽,做到合理密植,杂交油菜每亩栽植10000~12000株为宜。

  (6)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防止病菌蔓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

  (二)化学防治

  在抓好各种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适时配合药剂防治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药防治效果最好。防治药剂每亩选用:

  (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g;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

  (3)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g;

  (4)25%咪鲜胺乳油40-50ml;

  (5)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或者是两种配合,兑水50公斤均匀喷在植株中下部茎、枝、叶和上部花序上。提倡在两次施药的同时加入适量速乐硼或持力硼及磷酸二氢钾喷施,防治效果更佳,并且可以同时防治油菜“花而不实”,提高油菜结荚率及籽实饱满率。

【油菜菌核病及其防治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1.鸽口疮病的防治论文

2.鸽球虫病的防治论文

3.疑古史观及其方法评析的论文

4.简析长编法及其方法论意义论文

5.防治鸡病投药讲六性论文

6.高温季节几种主要猪病的防治[论文]

7.防治番茄溃疡病的新技术论文

8.野外养鸡防治疾病九措施[论文]

上一篇:简析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论文下一篇:试析我国英语新课改的意义和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