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修电力计量故障加强电力计量工作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导致用电量也随之增长,而电能计量装置主要为供电企业和用户提供电量使用状况和信息,也是双方进行贸易结算的依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维修电力计量故障加强电力计量工作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导致用电量也随之增长,而电能计量装置主要为供电企业和用户提供电量使用状况和信息,也是双方进行贸易结算的依据。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现场运行的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找出一条快速安全的检查方法,及时准确的处理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认真细致地做好现场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和处理工作。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事例,通过分析现场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电力计量工作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力计量,故障,措施,管理

  电能计量装置是计量用户使用电能多少的设备,是电费收取计算的法律依据。它的计量结果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对大用户进行安装和检修是提升其计量性能的关键吗,同时要充分考虑谐波对电子式电能表的影响 。谐波电能表和宽频带功率电能表,通过对电能计量影响的分析,利用模拟式分割乘法器测量出谐波潮流和基波潮流的方量电能,计量谐波电能和基波电能、测量出谐波功率、基波功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电力计量箱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

  JLSJWH-10电力计量箱是电压、电流组合互感器,而组合的互感器和计量仪表能组合成成套组合。能够用于户外额定电压为10kV由该电力计量箱提供,进行无功和有功电能的补偿,为50Hz额定频率的交流电力系统中。由于可以安装在箱体正面,用户能够自行选择;也能够进行分离式安装在该电力计量箱的仪表箱中,方便抄表。再者,互感器、二次接线柱仪表箱都自备铅封,在箱盖处安装有加湿器可以防漏、防偷,且油浸式的电力计量箱的空间适应性较好,该电力计量箱在三相交流10kV的电力系统网络上,同时在电能管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具有精度高、总量轻、安装、防窃电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用电企业的欢迎。

  2.电力计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法

  2.1对于电度表来说发生短路或失压

  电度圈中,最重要的一个元件就是电流线圈,电流线圈的使用是有一定的寿命和规范的,由于受到长时间的电负荷的影响,电流线圈用久了之后会出现短路的情况,导致电力计量产生误差。同时,如果电度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接触不良,焊接不过关,接点断裂等情况也会导致电力计的故障。对于这种故障,电力人员在检查线路之后,找出故障点,把接口接好即可,但是要注意经常检查,或者及时更换坏掉的机器,保证灵敏度。

  2.2电表发生潜动问题

  所谓电表潜动,就是在电表中没有电流经过的情况下,电表的铝盘还是在转动的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电表的灵敏度。对于这种故障,应该对电度表进行校正,找出铝盘转动的原因是否是哪个部件松掉,然后进行处理。

  2.3电负荷过大引起的故障

  在用电过程中,三相负荷应处以平衡状态,如果三相电动机处于正常运行时。对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如果出现单相断相等故障。在电动机内部装但是由于有一个断相保护回路,不能在此种故障情况下三相电动机长时间地运行。针对电负荷过高引起的故障,应该在确定故障部位后,适当调整电负载,或者改变线路的连接方式。

  2.4线路故障问题

  电线在经过一定寿命后,可能会出现线路老化或者电阻过大引起电力计的故障,针对着红问题,检修人员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排查,应及时更换已经老化的设备,减少设备运行故障。

  2.5雷击造成的'电力计故障

  电力计量超负荷运行、装置老化、运行条件不畅、雷击都可能会引起电力计量装置的运行障碍。雷击一般没有预见性,对电力计的影响较大,所以,对于电力计的使用,应注意防雷,在安装低压柜或者低压计量柜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安装低压避雷器。

  3.现场计量装置故障与处理

  某日,电力人员对某用户进行现场校验,经测试,三相电压正常,分别为Ua =221V、Ub =221V、Uc =220V,三相电流异常,分别为:Ia =1.72A、Ib =0A、 Ic =1.79A, 故障代码为:“F--0010”,B相电流故障。

  为找出故障点,工作人员逐一对表计、电流互感器进行排查。首先,短接了接线盒内B相电流连接片,用钳形电流表测得接线盒B相进线端Ib =1.80A,排除了接线盒到互感器之间电流二次回路开路的故障。再将表计撤出运行状态,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电能表A、B、C三相电流回路,均未发现异常,排除表计接线端子故障。

  由于表计、电流互感器均无故障,因此,工作人员采用停电对接线盒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接线盒B相电流连片有发热后留下的变色现象,用万用表测量后发现B相电流回路阻值很大,Rb=2006Ω,怀疑B相回路开路。当用力抵住表棒时,阻值急速下降,Rb =0.4Ω,由此判断出,接线盒B相电流端子接触不良,造成B相回路故障。

  最后,工作人员更换了新的接线盒进行了重新测量,Ua=221V、Ub=222V、Uc=220V,Ia=1.78A、Ib=1.80A、 Ic=1.79A,计量恢复正常。

  4.加强电力计量工作质量控制措施

  4.1关于表计的质量控制措施

  电能计量器具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对于首次新购入的电能计量器具,应进行计量性能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验收,之后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计算机资产档案。计量器通常情况下是在装置运行中存在问题,装备的接触电阻位于电能表的输入端和电压互感器产生误差 ,电能计量装置在二次输出端之间,当有电流通过将会造成二次电在线路的降低电能, 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电能计量点的电力负荷变动较大,用电能计量的准确度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它采用范围较宽S级电流互感器,冲击性负载、轻负载的计量特性,可以确保供用电双方的利益。再次,通过计算电流回路负荷,选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由于降压,没有合适的电流互感器,互感器在选用置的运行过程中,只考虑互感器计量的准确性。忽略了正常轮换的需要。

  4.2电能计量器具的校验质量控制措施

  改进计量器和隔离开关辅助接点,因为熔断器容易发生故障性,会影响计量装置的正常工作,最终使电力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隔离开关辅助接点,要根据不同的需求,稳定接触电阻,在计量箱中安装了铅度。新购的电能计量器具应按规程进行检查,检定合格后方可领用装出,不合格需要与厂家更换。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检验规程,分别确定各种用户电能表和互感器的检验、轮换周期送检时间;严格执行计划轮换和检修,到期应校必校,修校必须合格,修校记录、数据微机存储。 (1)现场检验合格率:标准装置的周检合格率应达98;Ⅱ类电能表应达98,Ⅲ类电能表应达95。(2)标准装置的周期受检率应达98以上,改善计量装置的运行环境条件,满足计量装置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达到提高计量的准确性的目的。

  4.3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计量方式要符合电力负荷实际情况。计量功能和互感器的等级要满足计量容量扩大的需要,对专线供电用户要配制 0.5S 级电能表和0.2S 级电压互感器。控制好关口表误差稳定性,通过控制误差带宽来提高冲击负荷计量功能。

  4.3.1统计供电所电量差错率,掌握计量档案管理情况

  采用现场检测方式,计算比较负荷状态下故障运行的电能计量和标准表计量表误差,通过误差计算公式再更正系数。其计算公式为:电量差错率=全年多计和少计的差错电量总数/全年售电量×100。这种计量方法可以避免引入平均功率因数,使计算结果准确与真实情况接近。但这种方法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会使更正系数出现一些偏差。

  4.4加强计量表计的管理

  对大用户要逐步采用远程监测,改进防窃电基础技术和做好电能平衡计量。推行运行管理,做好考核客户电能表管理情况。

  4.5防止电能表出现机械故障

  为了消除隐患,采用新型号电能表,尽量选用,有利于维修和校验的电能装置。在检修过程中,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损伤轴承等重要部件。 在安装前要严格筛查电能表无卡字、计数器装错等故障。

  4.6提高电力员工素质

  电力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知识要求高的工作容易发生的故障也较多,所以,对于电力人员,要有充实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加强知识培训,提高对突发故障的处理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导致用电量也随之增长,而电能计量装置主要为供电企业和用户提供电量使用状况和信息,也是双方进行贸易结算的依据。做好电力计量的故障处理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闫华.电能计量装置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2]李彪.从技术的角度浅谈电力工作中的窃电与反窃电[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3]戴伟.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运行时电量追补的合理化计算[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38(11):7-8,11.

  [4]李艳红,杜海霞.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侧系统的应用[C].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5-7.

【如何维修电力计量故障加强电力计量工作论文】相关文章:

1.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与实践论文

2.浅谈电力谐波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及发展论文

3.电力企业电能计量发展探讨论文

4.节能降耗电力计量技术探讨论文

5.节能降耗电力计量技术研究论文

6.电力计量标准分析的优秀论文

7.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研究论文

8.论文: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

上一篇:电力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剖析论文下一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