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教育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陶冶情操 自我完善 深处的情趣和韵味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进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情感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下面就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学习的人只有触及到情感的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谈得上理解作品创作意图,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是作者写作的本源,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必须进入的境界,只有进入了情感的境界,才能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再次,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

  孔子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兴、观、群、怨中,读者既增强了世界、生活、人生,自我的认识,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全新的情感,这样就在学习的过程中,收到了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功效。

  在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材中的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在课堂上运用好自己的情感,首先要在教学每个部分的内容时,努力去开掘,去发现,去撷取和积累情感,并用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把它传达给学生。

  有声语言的基础是标准流利和富于情感变化的普通话,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样的语言才能很好地传情:有些情,需要激昂慷慨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深沉舒缓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懊恼愤怒的语言;有些情,需要轻松流畅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描述性的语言。出色的朗读能读出字句的音乐节奏,读出文段的情感色彩,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语文中的朗读教学,并把它称为“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还有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主要用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情感,它对有声语言起辅助作用。教师在使用有声语言时,适当地加上一些无声语言,如面带微笑、板起面孔、怒目相视、点头示意、摇头晃脑、举手挥臂……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老师就要恰如其分地加以诱导,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引发出来,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些文章,学生在反复玩味后很快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一些较深奥的文章,如古代诗歌、外国文学和“五四”时期的作品等,就要求老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情感引导,可以使学生对有关事物和事理有更深的理解。

  但教师毕竟不是演员,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要恰如其分,不能太忘乎所以,失去理智,弄巧成拙。对那些落后腐朽的情感,绝不能大肆渲染,并作形象的抒情。另外,教师也不应把私人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正常的课堂情感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还有,在学生不守纪律时,也应克制自己的不快情感,不轻易发火,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要争取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

  总而言之,要教出语文深处的情趣和韵味,让学生向学、乐学,达到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的目的,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上下一番功夫。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2.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3.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论文

4.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5.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6.让情感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论文

7.有关情感教育的渗透的论文

8.论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论文

上一篇:中职学校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下一篇:关于电教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