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效率的措施论文

2020-06-17实用文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一)上网浏览的功能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和最新科技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资源共享,具有海量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可使广大师生从网上了解到更多更新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从而使读者开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文献信息检索功能

  各髙校图书馆都购买有相应的数据库,比如,中国科技论文

  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等,读者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库资源进行相应学科专业的课题信息检索。

  (三)提供多媒体教学和辅助教学功能

  国内外很多知名大学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被上传到网上,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下载、向师生征集汇总这些视频存到服务器上供师生阅览。教师还可以通过本校专业设置的特色数据库做好教学工作,査找自己所需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通过查阅数据库的论文,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查阅数据库来学习和丰富相关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阅读欣赏、开阔眼界或娱乐服务的功能

  一些好的视频,在娱乐的同时,既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又提高了自身的整体修养,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阅览室功能与资源宣传不到位

  高校每年都要对新生进行人馆培训,可往往因为时间短、参加培训的学生众多、进行培训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往往会造成人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就导致了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没有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馆藏信息资源、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以及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和利用图书馆各种数据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有效的宣传,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网络信息资源。

  (二)读者的信息素质不髙,读者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能力不足

  在现今的髙校图书馆中存在着普遍现象:低年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缺乏正确的了解,他们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费电子阅览室的.娱乐功能,而且他们获取信息素质较低、网络基础知识薄弱,面对庞大的图书馆电子资源无所适从,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还有高年级学生读者,他们中的部分人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质较低,根本不了解更无法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来进行信息检索、信息选择、信息获取,不能利用计算机较好地自主学习。因此,读者信息素质不髙造成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利用率偏低,众多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没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三)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不足,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服务不到位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水平,也直接导致了读者是否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来使用网络资源、电子资源。由于许多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不具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科背景,也不是有关图书管理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员,有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比较年轻,没有工作经验,有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频繁更换,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等诸多原因,导致电子阅览室缺乏足够数量具有较髙专业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正由于工作人员本身对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信息检索技能等无法熟练掌握,也必然会导致无法解决读者在使用电子阅览室功能时遇到的问题,直接使得电子阅览室在读者心中的功能大打折扣,使得电子阅览室使用率低,很多珍贵资源无法得到及时更好的利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进电子阅览室的人次在逐渐 减少

  根据笔者长期观察,排除每年临近考试或临近毕业时间,学生来这里学习、写交作业、查阅资料、写毕业论文的多一些之外,发现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来电子阅览室是为了娱乐看视频,占80%以上,而真正来这里上网学习的不足20%。由于我们学校规定电子阅览室不许学生上网聊天,不许玩游戏,而且我们工作人员对上网情况也经常巡视,所以,在这里聊天和玩游戏的很少。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电子消费品逐渐平民化、学生个人电脑的增加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有较以前更多的上网及娱乐方式,导致来阅览室的人次逐渐减少,这样最终导致的就是造成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严重浪费,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偏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比较低,发展建设滞后

  电子阅览室电脑配置较低,运行几年之后故障频出,几近处于淘汰边缘。然而由于电子阅览室没有引起学校的特别重视以及个别高校受到资金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而且许多机器出现故障后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从而导致整个电子阅览室的系统和网络运行不稳定,经常出现网速慢、死机、蓝屏,或者是查阅的资料无法下载,甚至还会遇到无法打开网页的现象,从而导致电子阅览室不仅不能满足上网者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还会对读者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情绪造成打击,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

  三、有效提高电子阅览室使用率的措施

  (一)加大电子阅览室资源的宣传和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利用的培训

  加大对新生的人馆教育,向他们介绍电子阅览室,并进行信息检索的培训,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参观感受图书馆电子阅览,介绍电子阅览室的电子资源、阅览室的功能和服务内容,介绍网络资源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等。图书馆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多种电子资源的培训。比如,我们学校邀请独秀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培训讲师,到学校来详细介绍数据库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对一部分读者对馆藏数据库、新增的数据库不太了解,操作也不太熟悉,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公告栏、图书馆网站及时发布图书馆现有数据库、新增数据库的信息及其利用方法。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培训学习,使得大量的读者了解和能更好地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对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由于现今社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如不能跟上科技发展步伐,将会使自己落后于社会,继而无法为读者提供到位的服务,进一步影响电子阅览室的资源有效利用,致使阅览室发挥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所以,针对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继续培训,比如,定期派骨干人员到别处去参观进修学习,了解学习有关图书馆管理方面的最新科技以及别的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应该对电子阅览室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也可以鼓励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个人的继续深造,鼓励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自学有关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以及图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科技,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从头抓起,图书馆应该多引进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人才和有熟练的信息检索技能的人才。这样有助于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水平,才能够引导指导来电子阅览室的学生高效地使用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到电子阅览室,进而提髙电子阅览室资源的利用率。

  (三)强对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建设

  电子阅览室因投人资金不足、机器设施落后老化、网络速度过慢、故障频出、不能流畅使用等,致使读者不太愿意到电子阅览室査找资料,久而久之,电子阅览室使用率越来越低,形同虚设,致使电子阅览室各方面的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对此,学校各级领导应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加大资金投人,及时进行软硬件升级,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更新换代,保证电子阅览室的先进性,保证电子阅览室软硬件优化配置,馆内分配资金用途时应重点保证电子阅览室发展的需要,平时积极寻求与社会企业合作,引进资金创立图书馆基金,使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发展无后顾之忧。

  (四)高服务意识,加强日常管理电子阅览室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作规章制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包括日常行为规范、日常巡视、设备检査、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处理等。电子阅览室作为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的一个窗口,承担着引导全校师生从网络上吸取和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教育和信息服务等重要职能。管理人员需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热心耐心。

  对不同读者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对于部分前来学习的学生读者,能给予较专业的指导,引导帮助读者正确检索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对于来这里放松娱乐的学生读者,可以向他们介绍推荐一些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爱党爱国教育类等的电子图书、视频。比如,音乐艺术类、访谈类、养生保健类、纪录片、好的影视作品等,在娱乐的同时,又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整体修养、增加了民族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等。

  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纪行为。对于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及网络聊天的学生读者,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及时加以正确规劝引导。对于上网过程中机器出现的故障要及时给予检修排除,坏的零部件及时更换。工作人员平时要加强对机器的维护检修,以确保它们能顺畅地被使用。

【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效率的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如何为大学生提供高质服务论文

2.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初探的论文

3.高校管理服务意识提高措施论文

4.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现状与提高措施论文

5.高校电子阅览室科学发展论文

6.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措施论文

7.从细节着手,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论文

8.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探讨论文

上一篇:“浅阅读”简介及高校图书馆论文下一篇:心理契约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