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治理在审计定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外部审计论文,欢迎各位阅读哦!
外部审计论文
摘要:什么是大数据?国外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我国政府部门对“大数据”高度重视,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在《行动纲要》的指引下,大数据技术正逐渐为各行各业所认知和应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外部审计的大量工作就是对财务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运用,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挖掘审计数据,将大大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大数据理念正在对外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 外部审计 应用
一、在风险评估阶段,利用大数据识别错报风险
(一)外审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大数据”
现代审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软件、ERP管理系统、SAP管理系统、审计软件等的应用,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众多渠道、更容易地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不断积累的数据已在体量上形成“大数据”。
注册会计师所收集的数据,可能包含企业自成立到审计时几年、几十年的相关信息,也可能包含行业的、类似企业的比较数据,这些数据既可能与财务相关,也可能与财务无关,但都是必要的,没有多余的信息。唐代的韩愈在《进学解》中说:“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注册会计师作为外部审计的“良医”、“良工”,需要的是对这些“数据”俱收并蓄、善加利用。
(二)风险在哪里?“大数据”来告诉你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大数据就像是一座金矿,有用的信息就蕴含在其中,需要审计人员采用大数据技术去分析和提炼。大数据技术告诉我们只有掌握足够大的数据样本,运用大数据理念进行分析和挖掘,才能发现用其他方法很难或无法发现的规律、趋势和异常;且大数据只会告诉我们分析的结果,而不会告诉我们原因,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我们的审计工作来说,知道风险所在、异常记录,揭示了错报风险领域就已经达到了风险评估的目的,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
(三)运用“大数据”,构建数据库是前提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 [2]随着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国家政府信息开放统一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库”的构建和完善,以及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的推进,将对注册会计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与共享,对于外部审计领域成功应用大数据具有重要作用。广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也期望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行业的管理者和引领者,能够整合注册会计师掌握的海量原始数据、政府部门及其他来源的数据,在已经运行的法律法规库和经济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行业内的更大规模的审计数据系统。
当然,大量的数据还是依靠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的长期搜集、整理和积累,事实上国内外许多知名会计事务所早已建有自己的数据系统,在提供审计、管理咨询等服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实质性程序阶段,运用大数据改进审计方法
(一)以详细审计、整体审计,取代抽样审计
从世界审计史的发展来看,在审计发展的早期阶段――19世纪末以前,审计师大都运用详细审计技术对财务资料或其他记录进行逐笔审查。当时,企业规模较小,经济业务不很复杂,审计师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会计记录成倍增长,致使审计师无论从专业能力,还是花费的时间、费用来看,都无法继续运用详细审计。[3]在这种情况下,抽样审计就应运而生了,并逐渐取代了详细审计。但抽样审计无论抽样方法设计的多么科学,始终都是对部分样本的审查,是以部分推测整体,它提供的只能是合理保证;甚至是以偏概全、审计失败,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可以说,抽样审计是在经济、科技发展水平限制下的无奈之举。
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纷纷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做事的思维和方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审计科学的发展,使审计师能够快速获取、分析并审查一个跨国的、拥有众多分支的庞大商业帝国海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采用详细审计的技术条件、物质条件已经具备。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详细审计,检查所有的样本,显然能够避免抽样审计以偏概全的弊端,使所有异常记录都无处遁形,对于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乃至革命性的作用。
(二)仰之弥高的“大数据”,如何“入吾彀中”、为我所用
唯有创新电子审计技术,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开发和完善审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辅助工具,才能促使大数据审计技术落地。大数据是经济、科技发展的产物,其运用也必须以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作为支撑和基础。财务核算软件、ERP管理系统、SAP管理系统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企业信息生成越来越电子化、自动化、数据化。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充分运用电子、信息等技术手段,实现审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审计手段的科技含量。
在手工记帐时代,财务数据的采集、各种审计明细表的填列,耗费了注册会计师大量宝贵时间,往往填列一个较复杂表格就需耗费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而企业采用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后,注册会计师借助各种审计软件的“取数工具”,可在数分钟内完成一年甚至多年财务数据的采集,大大简化了审计工作流程、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现在,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财务云”、“审计云”的出现,审计数据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实时传输,审计模式也正在由集中审计向分散审计、实时审计发展,这必将推动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发展,大大提高审计成果的时效性。 数据采集的便利化、实时化,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创造了前提条件。但如果依靠人工去分析、核查这些海量数据,无疑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创新电子审计技术,开发适应大数据审计所需的审计软件、“尖端数据分析工具”,以配合注册会计师的人工分析、职业判断。大数据审计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审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低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之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审计分析和职业判断上。这必将大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能力和效率,解放和提升审计“生产力”,促进外部审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三、在审计报告阶段,利用大数据形成综合性审计成果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通过采集、分析、挖掘、判断大量数据信息,不但可以获取有关审计结论的证据,还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揭示企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风险等。
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期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具有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以降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企业及其管理层希望审计报告的内容能更为详实,外部审计师能为其提供审计报告之外的管理建议等增值服务。2016年1月7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报告相关准则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强其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4]这不仅是中国审计准则动态国际趋同的需要,也响应了政府、企业、投资人等审计报告使用人的要求。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形成了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内部控制、发展趋势、面临风险等方面更为广阔的审计成果。将这些综合性的审计成果提供给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人,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堵塞风险漏洞以及为国家的经济决策服务,其创造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审计报告本身。
大数据技术作为新生事物,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方兴未艾。大数据技术在外部审计领域的应用,将促进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只有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外部审计领域的应用,勇于创新外部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才有可能使我们赶上甚至引领世界审计技术发展的潮流,而不是始终做跟跑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发〔2015〕50号《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2015
[2]国务院国发〔2014〕48号《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2014
[3]文硕.世界审计史[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报告相关准则修订(起草)说明.2016
【外部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7.论文结语
8.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