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的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思维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反映。而语文思维训练正是在大语文观这一基础上,思维主体学生的语文思维结构作用于所要研究探讨的对象上,并使之产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这一过程。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师生要多方交流,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思维主体的意识不断优化,不断聚合、发散、碰撞,在此过程中将高中语文教学推向高潮和深处。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高中语文,是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在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给出了建议。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与做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来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了解语文思维的特点

  语文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主体对语文现象和语文表现的认识、表达、交流、沟通以及创造与吸收等思维过程中语文内涵展开的概括性的认识过程,是对语文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语文活动意义的重新定位和归纳。语文思维以读为首要,以悟为核心,通过教师多种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在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思维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1.语文思维具有交流性的特点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空间,在交流探讨中让学生互补、辩论、认知自我,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交换。思维的交流性,会使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拓宽了思考的空间。另外,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语文思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是无限的,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时空交错,可以日行万里。所以,语文思维的特点也是广泛的。在语文教学中,文化也是广袤的,没有国界,没有地域,社会、道德、思想、经济、法律等等,凡语文所能涉足的无所不包,这样必然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思考反馈。面对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便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得到创新思维的开拓,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语文思维具有渗透性的特点

  思维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逐渐地渗入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之中。语文从来都是集聚美的地方,无论是语言美、形象美、还是意境美,都融合在语文学科中,当教师以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欣赏、探究文章时,思维便已经形成,并逐渐地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及审视得以提升。

  4.语文思维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语文不同于数理学科,语文课的内容是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心血的作品,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语文课本身带有模糊性、多义性,大至课文主旨、段落理解,小至某一句话、某个词语的含义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所以,语文思维可以延升,也可以创造性地展开。

  二、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学习心理紧张,有时为了赶上新授和复习进度,自然在学习方式方法上疏于归纳、总结和梳理,以致学习方法简单、机械。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为思维不灵活、被动,无法体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妙。由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和途径上必须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

  1.牢固树立培养语文思维的意识

  高中学段学生学习紧张,尤其到了高二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且,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语文思维的能力。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具备精心设疑、巧妙分析、快速解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将语文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以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其次,还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为人师表”“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而将自身的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受到的影响,以期实现自身语文思维的提升。

  2.在教学中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语文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时空中,我们无处不受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所以,形成语文思维,首先就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课外作品的认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好预习: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对李白的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白头吟》等等。由于大部分高中生还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有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自然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再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相应地变得高远,进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3.凭借课文挖掘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对一些课文,如果不能拿捏到它的要害,领略不到它的精妙,只是一鳞半爪、浮光略影、轻描淡写地走过场,留脚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无法悟出文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也就无法产生过深的印象,时间一过,少有的一丁点感悟也便随风飞去。这样不但达不到知识的积累,更无法拓宽知识的领域,进而就无法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地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高二课文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时,学生会很明显地了解到,王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环境来进一步探讨内在实质。这样学生就会得知,根源在于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腐朽。这样使学生从现象上升到了本质,进而进入到更深层的理解,开拓了视野,发散了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获得更多深层的感悟。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也是一样的,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例如: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地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拿《林黛玉进贾府》来谈,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精心地设疑,为什么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感觉已是熟人?为什么刻意地描写王熙凤放荡的笑声?这样让学生对红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极力地想知道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所发生的一切。这样,学生就会挤出时间进行《红楼梦》的品读。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的探索中进行思维的培养。

  语文是各科之母,语文亦是思维的舞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解放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使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胜,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如鱼游大海,鸟入深林。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的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的论文

2.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论文

3.语文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论文

4.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培养研究论文

5.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6.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论文

7.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的教育论文

8.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论文

上一篇: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下一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