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实现学生主动探究初探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否则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出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

  1、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重视实验导入。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四年级上册《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3、巧用悬念导入。

  小学生好奇心强,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如在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以将磁铁提前放在衣袖中、口袋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铁片、铁钉等吸附于衣服上。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就无法将铁片、铁钉等吸附于衣服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二、针对性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善于运用针对性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来解决心中的困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讲解的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问题的提出要具有探索性。

  过于简单与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热情。在设计问题时要在已知与未知的联结处提问,这样才能基于学生基础,又具有一定深度,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传统教学的提问大多是检测性问题,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不利于学生思维与探究。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不拘泥于某一个“标准”答案,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学习与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摆脱固有思维的.枷锁,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3、问题的提出要有层次。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但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探究,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提出“一刀切”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能面向全体,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探究。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

  三、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在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一颗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采集土壤,课上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采集土壤是为了研究,那么我们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探究热情更高。当然小学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可武断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再现真理发现过程。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这一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下一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