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国家的发达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国家的科技水平又与国民的科学素质有直接关系。农村妇女作为我国农业活动的主体,科学素质会影响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加强面向农村妇女的科学知识普及,是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作为中长期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素质是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及利用以上四方面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农民群体中,农村妇女起着核心纽带的作用,要想改变农民整体科学素质的现状,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农村妇女能否依靠科技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使农村妇女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自我,同时为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出一份力,对于整体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通过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农村妇女进行调查,最终以1026人的有效数据确定了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农村妇女科学素质调查量表形成9个子量表,分别是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在一阶模型拟合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二阶模型,即潜变量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受到科学知识的影响,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受到科学意识的影响,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受到科学能力的影响,组成二阶模型。经过检验后,模型拟合良好。2/df=2.830,GFI=0.941,AGFI=0.928,NFI=0.810,IFI=0.869,CFI=0.867,RMSEA=0.042。最终形成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结构分布如图1。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效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如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设计有效的提问,还可以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等,以期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教学情境;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下面,笔者将分别对这几项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如何实现情境设置的问题上,首先,任课教师要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语言艺术,能够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好基调,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其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悬念来实现对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任课教师把握的一个要点是,教师所设置的悬念应当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匹配,使其容易接受。再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科学实验的形式,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打造。实验教学内容的优点在于,其远比讲授法更生动、更直观,学生也会在观看科学实验的过程之中更加投入和专注。我在科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之中习惯于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教学环节,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演示,向学生揭示出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而且,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并能及时提出疑惑或发表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内容时,我便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我分别在两个透明容器中放入马铃薯,马铃薯一个沉下去,一个浮起来。学生看到眼前这一幕,惊奇地睁大了双眼,并纷纷展开讨论,从而让课堂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任课教师还要注重联系实际。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所要做的是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课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

  任课教师的课堂提问环节是一项常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并洞悉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但是,多数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心存畏惧,担心答不上来或者是作答错误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部分教师的做法更是加剧了学生的担心,当学生作答错误时,往往会指责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对于提问更为紧张。可以说,这种教学做法完全背离了提问的目的。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要注重改变这一错误的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难度要适中,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对学生思考过程给予关注

  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对学生加以悉心的引导,帮助其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回忆和作答。

  (二)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任课教师要确保自身所设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真正有所获益。同时,任课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学生进行作答的过程之中,教师不得随意打断学生,即便是学生的思路与教学大纲不符,而是在学生作答完毕之后,再悉心地帮助其发现其刚才在作答中考虑的不周详之处,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组织有效的合作

  合作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合作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开阔思路,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

  (2)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感受到喜悦和乐趣。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而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探索,并且在合作中感受到探究的喜悦和乐趣。例如,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辟“种植角”,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种植植物,完成种植、浇水、施肥等一系列过程,小组成员们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当种子破土变成幼苗的一刻,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喜悦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开展有效的练习

  任课教师必须在为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充分考虑到练习题的内容是否能够让学生从中获益,同时要确保所布置的习题能够精准地覆盖到班级之中的每一位学生身上,而不是让习题仅仅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为此,任课教师要采取分层习题的设计方式,以此来提升习题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覆盖性。

  五、结语

  由于科学课的生活化、实践化等特点,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相对也更容易把控。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上文中所涉及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那么科学课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最大化。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切勿为了追求提高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2]赖肖冰,姜建文,卞祖武,等.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8).

  [3]魏凤.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18).

【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相关文章:

1.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2.浅谈小学《科学》论文

3.小学科学教学的论文

4.浅谈科学与美学的关系论文

5.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论文

6.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7.谈大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8.浅谈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上一篇: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尝试论文下一篇:小学的教师德育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