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及培养的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论文关健词:新课程 教师职业 倦怠教学 效能感培养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这一带有探索性质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债,引导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成功与失致进行积极妇洱,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教蜂教学效能感的主要途径。

  一、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心理压力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关注教师的切身感受,去理解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与压力,是改革中一项重要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面临教师角色和行为的变化,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必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在学科教学中具体怎样操作,没有现成的模式;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资源,注意新型师生的培养,这些带有探索性质的工作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此外实施新课程所带来的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复杂性,使教师对课堂的可控性降低,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以及对课改评价的担忧,由变化产生的不确定感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压力。刘河燕对四川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师的调查中,61%的教师感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压力很大,sos%的教师认为实际操作难度很大,70.3%的教师在工作中常常紧张、焦虑,38%的教师表现出抑郁症状。工作中的挫折会使教师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低落,身心疲惫,如果得不到缓解,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改革总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障碍,我们要充分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承受的心理压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缓解。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使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效能感对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完成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自我判断和信念,也是教师面对教学活动时的胜任感、自信、自尊方面的感受。教学效能感直接影响教师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并影响教师面对困难的坚持性。效能感强的教师在面对挫折、失败、痛苦的经验时,会表现出更大的努力和毅力。心理学研究认为效能感高的人思考问题时将注意力和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情绪饱满,在行动的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好的结果,起到强化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效能感低的人在思考问题时,会过多考虑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往往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使其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结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的压力容易使教师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等职业倦怠状况,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对活动的选择、对教学行为成败的归因及对情绪的调控。高教学效能感可以改变教师在职业期望、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角色职责方面的压力,减少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的消极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低,会使倦怠程度加重。因为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在面对改革中的挫折时,容易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教学任务太难,学生素质差,从而引起内心焦虑、沮丧;而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善于正确归因,相信努力和坚持的价值,更能够有效应对职业压力。徐富明、申继亮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多数与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关,教师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面对职业压力时更可能采取较为积极和理智的应对策略,如主动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积极评价自我的表现;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低,则越可能在应对职业压力时采取被动应的方式,如宣泄情绪,忍耐。所以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可以使中小学教师更有效地应对职业压力。

  三、在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

  (一)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个教师都有一个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的过程。开展校本教研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即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首先学校应为教师创造观察学习的机会,因为观察示范榜样的行为以获得替代性经验是教学效能感提高的重要途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片,教师在观摩的过程中会获得启发,积累经验,提高教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其次以课题带动科研,以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教师行动研究,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举办讲座、办培训班,集中培训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围绕新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热点问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研究教学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反思,撰写反思日记、教育随笔,定期召开典型案例分析教学研讨会、教师教学反思座谈会。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相互交流经验,促使教师联系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在自我反思中实现教育实践智慧潜能的开发。通过经验分享、理论知识的更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

  教师个体成败的经验是影响教学效能感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成功的体验是获得教学效能感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对个体已经形成的教学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多次经历成功的人对自己行为有效性的评价必然会高,易于形成稳定的自信心。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价,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要鼓励和帮助教师大胆进行各种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允许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教师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并给予积极扶持,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真诚的鼓励和赞扬使教师产生j偷悦的情绪体验,行为受到积极的强化,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学效能感。

  (三)引导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积极归因。

  归因是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制约着人的成就动机水平和自信心的形成。消极的归因式会使教师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消极自责的情绪。因此应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归因,全面客观地看待新课改中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保护其自尊心,消除对教学改革失败的恐惧,防止产生心理障碍。可以采用团体训练的方法帮助教师认识到应将教学改革中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自己采取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增强自信,而将教学中的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以及教学策略不当,促使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既从教的角度寻找原因,也用从学生学的角度找原因,进而调整教学策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每一个微小进步中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效,增强教学效能感,使教师坚信:通过学习和探索,自己一定能形成新课程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卓有成效地逐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此外,课程改革与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分不开,全社会应该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艰巨性,尊重和关怀教师,肯定他们的付出,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达成共识,为教学改革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试析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及培养的论文】相关文章:

1.试论信息技术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的论文

2.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影响论文

3.案例教学对师范生教育素质培养的作用论文

4.有关青年教师培养的论文

5.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的论文

6.VRRP的作用与实施论文

7.心理干预中声乐教学的作用论文

8.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论文

上一篇: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下一篇:情感表达声乐教学论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