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常驻校园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现在的学生接触流行音乐较多,对于传统戏曲“无缘相会”。特别是我们这偏远的农村山区,没有网络,学校音乐课中涉及戏曲也极少。因而,增加传统戏曲音乐的教学,可以弥补不足,开阔学生视野。

  一、听戏曲,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知识

  1.提起戏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京剧”。对于京剧,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京剧知识。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以北京为中心分布,遍布全国,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有四大行当,在讲这四大行当时,我给学生讲,这些行当就相当于电视剧中的角色,电视剧中管这些角色叫主演、配角等;京剧则给这些人物分为了“生旦净丑”四大类角色。在欣赏、视唱京剧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这四大行当的含义了。

  2.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黄梅戏原为安徽省安庆市一带的地方戏,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代表曲目如《天仙配》。在我小时候,《天仙配》就是我接触的“流行音乐”,听着《天仙配》的音乐进入学校。黄梅戏的代表作还有《打猪草》。

  3.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代表曲目如《花木兰》。

  4.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代表曲目如《巴山秀才》。

  除了以上提到的京剧、黄梅戏、豫剧、川剧,还有秦腔、越剧等传统戏曲。

  多听戏曲,我们不一定要会唱,但至少要学会听懂得欣赏。

  二、唱戏曲,展示不同戏曲风格

  1.从听、学唱《说唱脸谱》开始

  这是一首带有现代通俗音乐特点的京剧曲目,前面一部分是带有叙事性质的清唱,讲外国人眼中的“京剧”概念。第二部分才是京剧唱腔,唱起来很有“京剧”派头,所以学生很是喜欢。可以说,这首曲目由“易”(通俗唱法)到“难”(京剧唱腔),过渡自然。学生学起来较容易把握。

  难点是学生对节奏把握不准,不能很好地跟上节奏,我们只有跟着伴奏音乐,反复吟唱,把握节奏。

  第二个难点是学生难以用真声唱出高音,我们只有用头腔共鸣、以假声方式演唱这首曲目。

  在教学《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这个唱段时。我让学生通过听后,并用教唱的形式,让他们在逐渐摸索过程中,基本掌握了其唱法。音乐感觉好的同学也能唱出其“京味”。

  在流行音乐充斥的现代,京剧尤显得“物以稀为贵”,尽管难学、难唱,可学生喜欢听、也喜欢唱。

  2.从“听”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到“唱”豫剧音调歌曲《青蛙打鼓》。

  《谁说女子不如男》选自豫剧《花木兰》,我们在听的过程中,主要是聆听“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的唱腔特点。然后再学唱豫剧音调《青蛙打鼓》这首曲目,学生在唱了一遍又一遍不觉得过瘾,主要是他们体会到了其音乐特点,越唱越有味、越唱越有劲。

  我国的传统戏曲,是历史发展、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文化传承中必须保留的内容。我们音乐文化传播者,在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有责任和义务将我国传统戏曲作为重点内容,让传统戏曲“常驻”校园,传授给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祖国花朵,让他们继承这传统文化,将这传统戏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苏勇.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J].戏剧之家,2014(7).

【传统戏曲常驻校园论文】相关文章:

1.民族声乐传统戏曲论文

2.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论文

3.色彩标准化传统戏曲论文

4.低潮后的新生传统戏曲论文

5.传统戏曲初中作文

6.《走近传统戏曲人物》教案

7.戏曲传统艺术作文

8.传统戏曲初一作文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戏曲传播途径论文下一篇:梨园春中传统戏曲文化推广及传播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