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工作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作为一名中职的教师,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工作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中职班主任工作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几种形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 衔接 模式 对策

  近年来,我国各高等职业学院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丰富。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一方面继续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如“3+2”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报考普通高校和高职等。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出现矛盾,如中职与高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已成为社会各界和职教战线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我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各省都在积极改革中职教育,推出各种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3+2或五年一贯制”模式。“3+2或五年一贯制”模式是中职教育直接与专科教育对接模式。“3+2或五年一贯制”模式是指前3年基本按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培养人才,后2年按2年制普通专科(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品质的培养,并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益。

  2.“2+1”模式。 “2+1” 模式为分段式灵活学制。前2年开设文化基础课和某科类的专业课,后一年按学生意愿实行分流:一部分集中进行升学预备教育,即继续留校参加为期一年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集中学习,然后参加当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或参加对口招生的高职考试或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而另一部分则集中进行就业预备教育,如参加技术等级考试培训以及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培训,取得技术等级证书及其它相关证书后可面向社会自主择业。

  3.综合高中模式。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综合高中普遍采用的兼有职业和升学两种教育目的的教育,能够更好的满足受教育者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为了适应中职与高职教育接轨和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中职的育人模式要进行改革。如教材改革,要与普通高中教材有机融通,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学习毕业年限可以2-4年,达到规定学历即可报考高一级学校。

  二、中职自身存在不利于与高职衔接的因素

  中职自身存在许多与高职不相适应的因素,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职的培养目标不适应高职的要求

  目前,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中级技术人才。学校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围绕学生就业而进行,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知道怎样做,不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培养出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很难适应高职的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和更高层次技术传授的基本要求。

  2.中职的课程设置不利于与高职的衔接

  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只定位于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并且有重实践轻理论和文化知识学习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践课为主,文化课有的开设,有的不开设,特别是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即使开设一些文化基础课,有的也是选其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开设完全围绕专业而进行,没有注重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3.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不适应高职的要求

  由于中职招生录取分数较低,甚至不经中考就可进班学习,学生文化基础的底子差。而且在中职学习期间,学校和学生都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思想,致使毕业生虽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没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能力,不适应高职的要求。

  4.中职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无力应考

  目前,中职办学的自主性增强了,一些中职学校为了追求办学效益,随意缩短学制,争办一些二年制、一年制的中短班。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除了学习一些必要的技术技能外,基础理论、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达到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水平”的要求,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特别是文化课学习任务)。学生即使想上高职,也没应考的知识和能力,造成中、高职难以衔接。

  三、促进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对策

  1.确立新的中职培养目标

  中职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职输送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中职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改革中职的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中职生就业和升学两种目标,在中职的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办学模式,并强化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对计算机专业,可以采用将相关专业基础课合并的方法,减少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增加专业课的课时,并为学生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这样既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又可适应高职招生对学生全面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3.强化中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对中职生要“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中职的招生由于生源紧张,招生标准普遍较低,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中职学校应对这些“宽进”的学生,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习指导,严格考试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例如,根据学生素质实际情况,可以适当降低文化课的内容广度要求,加大文化课深度,使文化基础课的内容和高中相当或略高于高中以满足职业需要为准,难度略低于高中。这样既便于与高职衔接又不与高职教学内容重复,还便于学生接受,符合目前中职学生情况,便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以提高学生再学习能力。

  (2)中职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吸收学生参与研究,强化应用,宗旨是培养学生由“能做”转为“会做”。让学生明确教学过程,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均等参与机会,如采取课代表轮流制,加大课代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强化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从管理工作中体会到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乐趣。

  4.建设高质量的中职师资队伍

  (1)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的学历水平是胜任工作、履行职责的基础,因此,中职教师队伍应该是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群体。中职学校应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或脱产研究生,或到重点职校进修学习。其次是开展教师培训,中职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提高掌握基础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等等。培训方式有脱产培训、下厂锻炼、岗位培训、跟班研讨、导师带徒弟等等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水平。

  (2)注重选拔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纳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以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适应中职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建设的需要。

  高职教育衔接复杂而艰巨,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体制的健全,相信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是水到渠成的。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张存群.论中、高等职教衔接的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2] 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3] 陆怀平, 杜娟.浅议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5,(14).

  [4] 徐思成,李德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05,(18).

【中职班主任工作论文】相关文章:

1.中职班主任论文

2.中职教改论文精选

3.关于中职德育的论文

4.关于中职英语论文

5.中职班主任工作计划

6.中职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7.中职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8.中职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上一篇:地球环境英文作文下一篇:中职学校班主任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