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人民银行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已经渐渐融入人民银行的预算管理工作,其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通过分析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外部环境及面临的困难,对加强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预算绩效;外部环境;建议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产生背景
20世纪,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下行和财政趋紧的压力下,开始反思传统预算管理制度的弊端,随后掀起一系列预算改革的高潮。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衍生出了以产出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总量控制与支出效益两者间的矛盾,并日渐重视支出效益以改进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绩效预算”作为政府支出管理改革战略的集中承载者,是产出预算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加注重产出预算的理念,并将理念不断融入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绩效管理是19世纪70年代末,由绩效评价延伸而来。1979年,英国保守党按照“雷纳评估”结果,将绩效评价理念逐步融入高校财政拨款的预算管理工作中。1993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政府绩效与评价法案》。近几年,在产出预算模式的影响下,预算绩效管理逐渐被各国采用,取得了很好成效。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构成
预算绩效一般是指特定预算资金实现的效益,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组成,胡佛委员会这样定义预算绩效:“预算绩效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预计一定开支,这些开支取得的成果以及用相关指标来衡量所取得成果的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逐步得到发展,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和程序进行了界定:预算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评价主体、绩效评价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方法及程序、绩效评价结果集应用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确定绩效评价主体、设定绩效目标、确立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方法、评定绩效评价结果以及运用评价结果的综合系统。预算绩效管理有四个基本构成要件:
(一)明确绩效目标
预算主体在全面分析其预算资金及业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设定明确的、可测量、预期可实现的绩效目标,据其设定相关绩效指标,用以具体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统筹分析与量化指标相结合,以更好准确、客观评价预算主体的绩效评价进展情况。
(二)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分配
这是采用预算绩效管理最实质用处,预算主体在编制预算时将上一年度相关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一同附上,财政部门在核批预算指标时需以此为依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资金,而且督促预算主体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完成绩效目标。
(三)项目绩效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绩效评价的结束正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始,利用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对当年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年度项目绩效目标进行调整,同时将调整后绩效信息以作为核批预算指标的依据。
(四)绩效评价结果使用
绩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获得客观、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主要包括:一是作为预算主体预算信息公开的一部分,向社会或者内部公开,促使相关部门提高绩效。二是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主体调整绩效目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客观依据。这是目前绩效评价作重要的作用。
三、国内外预算绩效管理呈现的特点
我国及西方各国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从未停止,而纵观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制度体系。预算绩效管理让我们树立一种理念,要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在关注预算资金支出的责任与效益的同时,将预算资金的产出予以考虑,预算资金由原来的投入式向产出式转变。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制度体系,它贯穿预算编制、分配、执行和监督等预算管理全过程,可以统筹兼顾预算管理各个环节,从而使预算管理发挥更好作用。二是预算绩效管理是促进预算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的重要参考。预算绩效管理以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为出发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作用,通过绩效推动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强化预算约束。三是预算绩效管理以预算公开为前提。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最重要部分,而预算绩效评价需要获取充分相关的预算信息。四是预算绩效管理改变了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方式。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引入之前,监督部门对于预算资金的监督主要集中在合规性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后,在强调预算资金合规性的基础上,更注重预算资金的产出和使用效益,并对结果进行考核,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理念和制度的双重创新。
四、预算绩效管理对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短期看,预算绩效管理正逐步融入人民银行预算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工作
人民银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法规制度保障有待完善,预算信息的透明度不高,思维模式存在局限性,使得人民银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民银行系统从2014年开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始对某些项目类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首先选择了备受关注的项目支出,如货币发行费作为绩效评价对象,评价范围逐年扩大,2015年扩展到电子设备购置、安全防卫费等项目支出,同时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推进做了充分的准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初见成效。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费用指标核批相结合,在预算核批时考虑绩效评价成果,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但由于绩效评价项目尚未考虑常规性和一般性项目,从而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决策的结合程度不高,但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将会逐渐融入并促进人民银行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长期看,预算绩效管理将会促进人民银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1.当前形势和环境促使人民银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一是近几年,人民银行系统财务形势趋紧,财务监管趋严。加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财政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将会渐渐融入预算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如何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是一个长期议题,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大势所趋。二是外部监管促使人民银行大力发展预算绩效管理。近几年,外部监管的频率增加,范围扩大,监管要求由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预算绩效必将会被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2.内部管理要求我们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一是随着人民银行财务形势的日趋严峻,预算供给与预算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在“厉行节约,勤俭办行”的理念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一套体系,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增强预算理念和绩效理念。使用预算资金不单单是“花出去”这么简单,而是要花的有效率。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我们增强预算观念,树立节约意识。二是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机制,具有可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五、推进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协调配合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且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加强财权、事权与监督部门之间的沟通联动机制,建立绩效问责机制,明确职责,共同参与。应将绩效评价工作成效与预算资金核批相结合,并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二)转变理念,完善制度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培训工作,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逐步改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序推进需有完备的制度体系,对制度实施者加以规范和指导,使其有章可循。针对预算绩效评价项目,制定了《石家庄中心支行项目绩效评价项目实施方案》,计划下发至各市中心支行,为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明确工作思路和方向,引导各级行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认清形势,有序推进
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是积极适应预算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建立高效节约机关的有效途径。我们应积极顺应趋势,结合人民银行所处环境,统一规划,积极试点,逐渐铺开,积极探索适应人民银行系统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扎实有序地在系统内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四)以改革促管理
目前人民银行预算仍然沿用传统投入预算模式,由预算需求部门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等类别分别申请预算,其中人员和公用根据人员编制和定额标准来确定,项目经费则根据当年的实际需求确定。财政部门在核批经费时会依据上一年度核批情况进行增减。可以看出,预算编制与费用核批过程与预算绩效并没有关联,预算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并不影响其预算分配,改进预算制度成为必需。
参考文献:
[1]戴璐.美国绩效预算管理及其启示[J].财会月刊,2007,(1).
[2]李丹露.我国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
[3]刘秀灵.美国绩效预算考察报告[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2).
[4]宋健敏,丁元.绩效评估对政府预算决策的作用与局限—对布什政府项目评级工具(PART)的实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9).
[5]项勇.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框架体系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2010,(6).
【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预算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