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灰空间的运用特征研究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模糊感

  灰空间是连接内、外空间的边缘区域,可以联系室内外,但无法明确界定属于室内或室外。因其特殊性,可以将空间“围”与“透”的矛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相邻空间的特征被带入灰空间,它们的融合使得空间特征变得相对模糊,植物元素的运用可以增强这种模糊感受。例如,利用高大的乔木形成树阵,形成了建筑中“廊”的特质,植物进行建筑化处理,在进行空间围合的同时,垂直面树干的适当间隔又不影响空间的交流,提供给使用者与外界环境的沟通。所以,虽然看似明确限制了空间,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便于空间的流动。利用部分植物的生长优势,如耐修剪、耐整形以及萌蘖力强等能力,可形成围合或通透的空间,融入相邻内外空间的特征。另外,因为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除季节变化外,随时间变化,空间中植物的光影随之更改,形成了动态的变化,给空间带来富于韵味的时空变化,增强了模糊感。

  空间组织灵活性

  因为植物的种类、种植方式的差别,以植物为主的灰空间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植物在灰空间中可以形成点状、线状、面状、体状等不同的空间形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单株乔木或灌木可结合小品或照明等形成一处点状空间,也可以摆放种植器具以标示空间的点状特点,如建筑入口处等,可暗示或提示空间的变化,多为识别性应用;连续的点状植物栽植可以形成线状灰空间,高矮不同的绿篱可以组合标志狭长空间,一般多见于建筑外层基栽植的设计;利用植物形成面状灰空间,一般多见于低矮地被植物成片状的种植或者植物配合硬质铺装形成明显围合但不封闭的空间;利用不同植物种类及姿态,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体状灰空间,如果配合地形的变化,形成的空间加强领域感,有利于人们的'停留,可以增进灰空间的利用频率。植物自身具有多样化的姿态,在景观空间的组织、塑造中充满了感性、活力并且富有生机,能够形成多元化的特色空间。除组织空间外,植物还可以起到延续空间感的作用,最常见的运用便是在廊或路的尽端设置点状植物,如球状或单株灌木,其空间延续效果较好。

  丰富视觉观感层次

  空间中植物的运用,可以利用植物的高低不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以产生宜人的视觉效果,如最常见的由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高度的植物形成的空间,可以改变原有层次单薄的空间序列,并且打破单一的节奏,丰富空间序列。另外,植物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在不同的季节或随时间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搭配巧妙可以在视觉、听觉上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官刺激。因此,还可以结合光源的照射、伴随时间的变化,通过阴影的形成、变化来显现层次,并结合知觉作用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人们在早、中、晚三段时节的空间层次感受具有差别:清晨的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地面,斑驳光影间人们体会其中的惬意与宁静;中午的光照明媚而影稀,人们必能感受温暖与明亮;夜晚空间黑暗,人工光源带来的浓稠暗影,使人们感受到空间的清幽静谧。灰空间中植物的运用往往使空间成为较受人们欢迎的舒适空间。

  心理感受

  现代城市建筑带来的空间分隔促使人们在感情上逐渐疏远,为了减轻这种日益增长的疏离感,灰空间适时地提供了交往空间,它为人们提供一个包容性的区域,这是一个融入了人们的情感、意志的公共场所。植物作为软质景观要素,恰当地弱化了建筑生硬的线条。适度地使用植物配置,不仅可以弥补硬质景观的不足,还为灰空间的设置增添了蓬勃生机,在吸引人们前去观赏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间环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廊的建造上配合使用攀援植物,能为人们带来遮蔽并观赏的功用。

  另外,注重人性化的设计需要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植物的运用既能满足功能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安全的需求。空间均具有领域性,为了给人们提供愉悦的心理环境,灰空间内可以依靠不同特征的植物来组织空间,适当的围、合,或者通透,既能满足人们对空间具有一定私密性的要求,消除了人们在封闭室内的拘谨不安以及开阔场地的无依无助感,又可以令人们与外部的空间环境进行一定的沟通,满足人们一定的心理需求。这样,灰空间在人的心理上能够产生一个自然的转换过渡,内外空间交融的意向趋向得以明确。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初步明确了植物在灰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利用植物进行灰空间设计,不但可以有效地组织空间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形式,同时,还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特点形成多样的时空变化,使得内外空间得以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即是结合各种园林建筑形成多样化的空间形式,成就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景观空间。据此,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设计还需要多多研究植物以及结合其他景观要素的运用,以求塑造更多舒适宜人的场所。

【植物在灰空间的运用特征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全新空间的设计运用论文

2.关于城市流通空间的研究论文

3.物联网技术特征及运用论文

4.园林设计植物运用的论文

5.园林设计的地被植物运用论文

6.网络市场及特征研究的相关论文

7.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运用论文

8.盈余管理运用研究论文

上一篇: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特征研究论文下一篇:关于周作人书话的体式特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