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是一切舞蹈的艺术之母。它从原始的舞蹈中脱胎出来,既是原始舞蹈的升华,又是舞台表演性舞蹈的基础,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系统、有规范的继 承、研究、融合、创新,既要掌握系统的民间舞蹈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训练的技巧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创作能力。同时努力 提高素质,净化心灵,高尚志趣,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启迪智慧,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通过对优秀的舞蹈作品的学习,形象化的了解到古今中外的优秀舞蹈舞剧 作品,开阔眼界,给今后的舞蹈实践提供重要的基础,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舞蹈文化素质的艺术人才。
中国民间舞是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样漫长的历史性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舞蹈文化艺术,它并不是舞蹈界的学术权威凭空想象出来的艺术术语或艺术名词,它是经过千百年来的艰辛磨练而形成的一个庞大的舞蹈文化系统,它本身含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内容。反过来说中国民间舞蹈是由各个民族具有的不同特点、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各个民族又以自己各个地域的不同地方风貌、人文景观、生活习惯,孕育出多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那些失去了审美价值或因历史上某此原因被遗忘、被失落、被禁止的民间舞蹈,成为了历史民间舞,那些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得到认可和接受的就流传至今,并被时代生活赋予了新的内容,促进了中国民间舞蹈的向前发展,演变成今天舞文化中特殊的主体地位。
民间舞的概念
民间舞蹈,顾名思义,是源自于民间的舞蹈,它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诸多舞蹈艺术种类的来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中产生,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具有鲜明的人文风俗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反映着一定历史务件下人们的生活习俗和社会状况,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注入新的内容,表达着人们最真实,最纯朴的思想感情,并有着独特的舞蹈风格和个性特征,它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来源,并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传承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情贯古今的艺术。
中国民间舞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体系,是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而日益繁荣与不断升华的中国舞文化。中国民间舞蹈跨越数千年悠久历史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不断孕育着时代精神,不断由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发展,不断注入其新的艺术活力,才使其得以繁衍生存,推陈出新。由此可见,中国民间舞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反映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生命律动的呈现,群体活动的形象。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娱乐、集体传承的中国舞文化。
民间舞的起源和发展
民间舞蹈起源于民间,起源于古代各民族的社会氛围和日常生活,是人们最原始的精神表现形式之一。民间舞蹈是人们的艺术之母,它伴随着人类生活繁衍而来,又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它在时代的转折中不断更新,在继承扬弃中得以升华,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心灵相通的民间艺术,永恒地存在于人民的艺术生活中。
远古时代,以农牧为主的我国各族人民,在物质上依赖土地,精神上崇拜神灵构成了原始民间舞蹈萌发的时代背景。
中国民间舞蹈是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思想感情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体动态文化,是通过人的形神来传神达意,抒发情感的。早在史前时期,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劳动中就懂得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人体动态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感情了。那时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无论是生产劳动、游牧狩猎、战争鼓动、宗教祭祀、风土人情、娱乐典礼,可以说每一项重大活动都没有离开舞蹈,而这些舞蹈自然都是由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在自编自演舞蹈活动中,真实地表达最广泛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丰富和装点着他们单调、古朴的生活,伴随着他们的苦乐人生而存在和发展着……
中国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五千年的艺术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中华儿女集体创造的优秀的灿烂文化,其中舞蹈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自己独特、耀眼的光芒。舞蹈艺术作为一种人体语言艺术,它是“活的雕塑、动的画面”,对于那种无以言说的深刻情感,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情感,舞蹈诠释得淋漓尽致,透彻之极。而民间舞又是舞蹈中的典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生动形象的艺术造型,丰富淳朴的表现形式,活跃在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中,促进着中国古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民间舞蹈是全国各族人民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民参与性和自发性。
民间舞蹈——是民俗的表现者和传承者。如果从民俗和艺术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研究民间舞特征和发展规律,就会发现民间舞和民俗事象有着透彻的联系,二者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民间舞蹈是从广大人民的实践与生活中得来的,且与民俗事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岁时民俗活动中“欢度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人生礼仪民俗中的“婚礼舞”、“宴席舞”、“庆典舞”、“丧葬舞”;生产民俗中的“庆丰收舞”“农家乐舞”;信仰民俗活动的“宗教祭祀舞蹈”等都属于民间舞的范畴。
在诸多民俗活动中,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的形象和高超的技艺吸引着众多的观众,使民俗事象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民间舞蹈也正因为有了固定的日期,有了固定的地点举行,也就充分保证了舞蹈形式的世代发展和传承,再现其艺术精华。
民间舞蹈的传承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间舞蹈也随之分化发展,一部分成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宫廷舞:一部分仍保留在奴隶的中间,未登大雅之堂,继续在民间流传、发展、升华。由于出现了专供统治者们观赏取乐的宫廷舞蹈和用于皇宫祭祀的礼仪舞蹈,所以民间舞蹈就被划分出来,流传于民间,不断的发展创新。从原始性上升到社会性,从感情宣泄到托物言志,从娱乐和祭祀发展到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古往今来,中国民间舞始终遵循着“文以载道,语以言志,舞以宣情”的美学传统,不断由人民大众在劳动中产生、发展和创造,注入其新的活力,使民间舞蹈的`艺术风味土而土香纯朴,趣而风趣动人,俗而不落俗套,调动起参与者的热情,引发起接受者的共鸣,再现其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深层内涵,让人民充分享受到高度文明社会的精华文化和上层艺术。
民间舞是一切舞蹈的艺术之母。它从原始的舞蹈中脱胎出来,既是原始舞蹈的升华,又是舞台表演性舞蹈的基础,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系统、有规范的继承、研究、融合、创新,既要掌握系统的民间舞蹈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训练的技巧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创作能力。同时努力提高素质,净化心灵,高尚志趣,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启迪智慧,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通过对优秀的舞蹈作品的学习,形象化的了解到古今中外的优秀舞蹈舞剧作品,开阔眼界,给今后的舞蹈实践提供重要的基础,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舞蹈文化素质的艺术人才。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舞也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演化,逐步可形成以下特点,与古典舞、芭蕾舞等有着本质上和形式上的区别。
1、继承性:中国民间舞蹈保存着许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民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升华。
2、群众性:它是人民群众集体表演、集体传承、集体创作的成果,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源于生活,创为艺术。
3、自娱性:每当人群聚集最众多、最激动、最活跃的集体场合,都是以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抒发“他们”内心的思想情感的时候。它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自人民心中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4、适应性:它是以历史时代为背景,适应着时代的潮流与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特点。要更多的深入生活,避免脱离生活,“闭门造舞”,要对新的时代人物,新的社会风貌具有新的感受,在艺术创作上有真正的新意,鼓舞感动着一个时代阶段的人。
5、地域民族性:它受地域、民族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显示出其它地域或民族的影子特征。但在民间舞蹈中,不能为了卖弄技巧而生搬硬套。
既有节奏的变化而又有规律的动作技巧,才叫舞蹈。在继承传统的民间舞蹈训练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机械的复制动作上,做一名被动消极的动态传播者,而应该潜心于学习,从动态表现中去挖掘民族的核心动律。
民间舞蹈是一种人体语言表达形式的文化艺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技能技巧的具体体现,还包含着许多深邃的意境。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心态融入舞蹈训练中,亲身去体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刻苦锻炼自己的舞蹈基本功,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性,最大限度的开展肢体的表现力,掌控舞蹈的技术技巧和舞蹈的风格韵律,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培训正确抒发情感、完整刻画舞蹈形象的艺术水准。
民间舞的技巧技能是为了舞蹈所要表达的特定情绪而创造出来的,是符合具体的舞蹈剧情中的需要的。
我们挖掘、搜集、整理民间舞蹈素材,主要的目的也就是表现现实生活,从生活出发去提炼舞蹈动作,创作生动的艺术形象。
舞蹈创作是基础,应努力参与到创作中去,既要学习舞蹈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舞蹈的技巧技能,更要编排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舞蹈节目。
民间舞蹈不仅是舞蹈艺术的宝库,而且是舞蹈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任何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吸收民间舞的丰富营养,反复提炼加工,使之更切合于特定社会阶段的需要,从而广泛流传,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舞蹈工作者,就应该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自己的舞蹈训练技能和技术技巧,发掘民间舞蹈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更多更好地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文化艺术精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舞蹈一定会附和着时代的脉膊跳动,娱乐于群体,服务于人民,促进着中国舞文化的不断升华,不断发展,创造中国民间舞蹈的新的辉煌。
【浅谈中国民间舞论文】相关文章:
4.浅谈中国饮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