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摘要】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因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备受瞩目。激励理论作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为高校思政教育奠定充分的理论基础,丰富教学内涵,是遵循心理学规律的一项重要理论。本文阐述了激励理论的概念,并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现状提出如何运用激励理论弥补不足并取得进步。探究激励理论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理论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把握。

  【关键词】激励理论;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潮文化与开放自由的思想涌入百姓生活,高校教育也不免需要进行针对性改革。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显然古板的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因此,突出学生主体性和立足学生内心需求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能调动课堂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我思维的潜能是思政教学的主要任务。激励理论的提出更好的分析了教学中各个部分的需求,恰到好处的提高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1激励理论的内涵

  激励理论源自于心理学角度,心理学家分析:“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动动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不断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循环的动态过程。”人在生活作业中拥有需求的时候,就会开展追求期望的一系列努力。激励理论正是一项找到主动方的需求点,并使其成为推动行为的内外部支持力量的理论。管理学也曾对此展开探究实践,如在企业内部,领导通过提高合理的薪资奖励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员工获得动力完成个人与企业共同的目标,就是运用了激励理论的实践事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学校要从思考学生的真实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之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2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对激励理论探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很容易发现激励理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对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的教学宗旨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学生自身而言,社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卓越,更注重综合素质的选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都是现代化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养。激励理论帮助高校思政教育良好实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积极完成思政教育任务。对于高校来说,激励理论的实践可以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与思政水平的人才,是提高自身教学层次的重要理论基础。思政教育一直以来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生导向正确与否的关键。当三观还未成熟之时,遇到自己无从解决的挫折与困难,极易形成消极的心理反应。这对于学生而言,无不造成学习上乃至生活上的打击。如若此时高校充分利用激励理念进行思政教育,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自身不良心态,树立健康生活的信心,成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思政教育运用激励理念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一直以来,高校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一名学生能否积极充分发展自身优势的重要条件,高校非常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当高校运用激励理念进行思政教育时,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整个校园的学风建设,使得优良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得以顺利推广。

  3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中的实践

  3.1师生合作模式

  按照高校教育的现状分析,根据激励理论的内容,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师生合作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使用老旧的授课模式,学生无法将思政教育与自身生活取得联系,因此并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老师用板书形式教授全体学生同样的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双向沟通,无法引起学生强有力的共鸣。激励理念的实践主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学生以团体协作的方式学习,与老师的交流、同学的切磋中增进学习水平,并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综合型素质人才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

  3.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当高校需要推进激励理念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时,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激励理念铺陈一个相对和谐的激励机制环境。高校可以从薪资水平建立科学的薪酬奖赏制度,并有效的保证制度的公正化和实施力度。提高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教育模式等水平。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并自身保持着优秀的思政水平,由此发起激励理念的教育风潮,以教学群体的主动型带领师生立足于优秀的校园环境,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过程中都能充满着激励理念的影子。

  3.3遵循公平原则

  在激励理念的实践中,遵循公平的原则也是其需要着重注意的一点。当学生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得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时,违背了激励理念的初衷。在教学模式中,对所有学生公平一致,是激励体制得到有效实施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对参与者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对维持学生的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探究学生的真正需求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活动,在学生参与时保持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有利于学生建立信心提高自信,并可以迅速的发掘自我价值,二次激励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以此循环,将得到显著的教学成果。

  3.4完善就业指导

  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必须完善就业指导教学系统。在毕业之后能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一份优秀工作,表达了社会对自身的认同,会带给学生强烈的成就感。因此,就业成为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也同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着重教授就业指导方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式,分析自身不足与优势。如若缺失思政教育关于就业动机的引导教学,学生会缺失对自身就业技能的认识,因而导致自信心下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政课的就业技能培养可以很好的与高校其他就业课程相辅相成。思政课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只要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能力,激发就业动力,就能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吕金梅,徐玲.浅谈激励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咨询,2011.

  [2]李晓云.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出摊[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

【思政教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2.小议钢琴教学中杜威教育理论的运用论文

3.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异步教育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4.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对思政教育的影响论文

5.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思考论文

6.大学体育教学中激励式教育的运用论文

7.大学思政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运用论文

8.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思考论文

上一篇: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下一篇: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探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