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基金项目:2015年度陕西本科高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CBE”(Compentency Based Education)其根本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1]其核心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出发点,来确定胜任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再以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设置、组织教学内容,最后以能力的要求进行考核,从而注重能力、知识、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特别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它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以知识为主的教育体系。培养方案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及地域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进行课程设置,首先进入培养方案设计的是广泛的社会需求调查及行业专家,这也正是“CBE”的精髓所在。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确定学生所需能力与知识培养体系,学生的知识由相应的课程群支撑,能力是通过实践群得到锻炼提升,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同时注重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该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建设纳入“社会岗位需求分析→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及知识的确定→培养方案制定→毕业生实际能力评估→教学计划修改”的动态循环中,形成了满足市场需求的教学培养体系,使学生获得了最大的就业机会。

  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首先,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与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一同探讨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岗位需求以及胜任岗位所具有的能力、知识及素质;其次,对毕业生的任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包括就业区域、行业、岗位、所需能力、知识、发展潜力、薪资待遇等,对其任职能力进一步作客观分析。

  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的前提下,形成专业未来发展的依据,调整优化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使之形成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使社会需求、教学体系、毕业生能力达到高度协调融合。

  2.利用“DACUM”法进行课程开发

  “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是根据CBE思想设计的一种课程开发方法,其本质是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技能进行课程开发的方法。[2]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学者、教授、教师共同探讨岗位、工作、能力、知识和课程的关系:(1)由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确定所需的职业能力;(2)这些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课程来培养;(3)确定每门课程的能力权重,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论证、修改及完善,来确定岗位群、具体的工作任务、专业核心能力及课程,以此为依据定位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完成工业设计专业DACUM能力表的开发。

  3.根据能力确定课程群及实践群

  根据市场需求,集聚讨论意见,归纳出工业设计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能力群与课程群、实践群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工业设计专业应具备的8种基本能力:人文素养、基础造型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工程技术能力、设计管理与策划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工业设计业学科的特点,根据能力、知识、素质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架构:由文化与设计史论、设计思维与方法、工程技术、设计管理与策划四部分构成。这些知识架构需要通过对应的课程群及实践群来支撑,把课程整理为“文化与史论”“设计造型基础”“设计表达”“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工程”和“设计管理与策划”六个课程群,构成了人文素养、基础知识、思维方法、造型能力、工程能力、管理策划能力几方面的学科基础训练体系。而对于交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主要通过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环节,以及课外的各种活动来培养。

  4.课程体系建设

  对课程体系作了全面规划,对通识教育课、学科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进行了协调与整合。在课程设置上实行1+2+1的模式,如图3所示。

  (1)一年级强调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及问题意识

  在课程建设上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宽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人文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的需求。[3]课程主要是通识教育课、学科大类基础课,注重人文素养和基础理论的学习。课程主要包括:设计概论、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美学、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

  (2)二三年级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年级加强专业基础教育,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素质,掌握基本的设计技能;课程主要包括:造型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制作、材料工艺等。

  三年级侧重专业能力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按照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设置专业课和一定比例的任选课。课程主要包括: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设计思维、设计调研、用户研究、产品设计、设计管理等。

  (3)四年级侧重综合实践教育,培养学生产品整合创新能力

  四年级侧重整合创新能力的训练,主要以综合设计、交叉课题、项目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四年级课程较少,只开设少量拓展学生视野的选修课程即可,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社交礼仪、设计前沿、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等。

  从学生二年级设计类课程开始,以课题为主线,把所学课程内容贯穿于实际课题中,这种教学体系的优势在于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每个学期末安排一个综合设计周和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综合创新设计水平。所有课程围绕一个设计课题构成课程环,每个课程环内形成相应支撑的小系统,层层深入,抓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环从初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这样的体系把相互割裂的各课程有机地融合在数个相对完整的课程环小系统之中,进而建立起以现代设计为中心的大系统。

  5.实践体系建设

  在进行校内实践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的实践体系如图4所示。

  (1)一年级注重专业认知能力培养

  校内设计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画室、构成教室、传统文化体验室,主要用于完成课内教学实践;认识实习主要通过企业参观,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所认识,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及目标。

  (2)二三年级注重专业设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校内专业设计平台主要包括模型制作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摄影工作室等,保证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设计、艺术创作、设计竞赛、第二课堂等教学环节顺利进行。利用校企合作企业或设计机构完成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工艺及流程,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运作。

  (3)四年级注重创新、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通过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设计工作坊、设计比赛、实际项目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利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以及与企业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使毕业生与企业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进度合理安排实践内容,根据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在集中实践环节分别设置了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写生、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综合设计、项目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力求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达到胜任企业工作中各项能力要求的目的。

  结语

  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实践体系的完善,要从培养方案的优化入手,遵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形成“课程群→能力群→实践群”关联体系,协调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高效的体系。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就业为导向,强调素质、培养能力、注重创新、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4]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曲可佳:《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特点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2]Ketterson T U,Blustein D L:“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nd the Career Exploration process,”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no.46(1997).

  [3]邓碧波、范圣玺:《设计设计师: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4]谷彥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05年第11期。

【应用型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2.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3.工业设计创新分析论文

4.研讨工业设计创新论文

5.工业设计的创意研究论文

6.工业设计视觉文化研究论文

7.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上一篇: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市场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