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个人教学特色语文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三十多年了,不少同志让我谈谈经验,我总觉着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但是同志们却说我的课教得好,什么“如坐春风”啦,“是一种艺术享受”啦,溢美之词,不一而是。这些话除了鼓励的成份外,我想也有点“真情”在。究其原因,我认为自己的课有如下特点:

  一、教材钻研得深透

  作为语文教师,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但我觉着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掌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于一篇教材,我总是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对于一篇教材在本组、本册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全面权衡,充分发挥各类课文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教材时能够见微知著,深挖内涵,课上得有一定深度。《粜米》一课中农民听了米行帐房先生的回答:“糙米五块、谷三块”时,只说了两个字:“什么!”当时我想“什么”是问话,为什么用叹号?再仔细体会下文“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的一沉,大家都呆了”才认识到这不是问话,而是农民对帐房先生答话感到震惊和愤怒的反映,表现出“旧毡帽朋友”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使他们无法忍受。

  “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讲这个打击把农民震昏了,这是震于耳;

  “美满的希望突的一沉”,讲这个打击把农民满怀希望的心震碎了,这是痛于心;

  “大家都呆了”,讲这个打击使农民吃惊得连表情也呆滞了,这是苦于形。

  这样抓住震于耳、痛于心、苦于形来指导学生理解“什么”这个词、这个叹号的意义,就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农民对高利盘剥的愤怒和抗争,真是含着血泪的呼喊啊!

  在钻研教材过程中,对名篇佳作我都一字不落地全文背诵。有些教材不需要全文背诵的,也要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断。我在教学中能做到:凡要求学生重点读的,教师先读好;凡要求学生背的',教师先背好;凡要求学生说的,教师先说好。这好比走路,你走过的路,印象深,哪里有沟沟坎坎,记得住。再带学生去走,就成了轻车熟路,可避免走弯路,甚至走错路。

  一次我教白居易的《暮江吟》,一个同学忽然提出:“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诗,不应该用“铺”字,因为“铺”指人的动作,如铺路、铺床、铺桌布,阳光是从空中射下来的,怎么能说“铺”呢?听课的同志觉着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很替我担心。由于我事先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推敲过这个字眼,所以便能从容应对。我让学生领会“残阳”的意思,使大家知道一道“残阳”是指留在西天尚未完全坠下去的太阳,这时暮色将临,夕阳西下,阳光和地平线,几乎平行了,好像平铺在水面上。因此,作者用了一个“铺”字,显得准确、贴切、形象。假若是中午的阳光垂直射下来用“铺”便不恰当了,这说明诗人的观察是多么细致、遣词又是何等准确啊!听课的同志很称赞这样深刻地领会教材,恰如其分地解释疑难。课后有位同志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上写打油诗一首:

  钻研教材深,沙里出黄金。

  钻研教材透,听课是享受。

  钻研教材精,解牛如庖丁。

  钻研教材巧,幼苗成材早。

  二、按教育规律办事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应该深谙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教学领域里的改革。

  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提出让学生自读、自学,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能读书”的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我把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读书、思考、议论、质疑、练习。”教师的任务是导学、促学、解疑,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方面,我主要是让学生“读文以悟道”,不能领悟的。再辅之以教师的“解文以传道”。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方面,我不赞成急于求成,还没有让学生领会教材真谛时,就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我提出“表情,必须有情;有情,必须知情;知情,必须读书。”只有理解了教材,受到了教材的感染,才能“表”出“情”来,否则小孩子读书会“装腔作势”,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作文教学应遵循“生活第一”的原则。因为没有生活的文章最难写。让学生硬着头皮去写,只能搜肠刮肚,写出的文章也是套话连篇,人云亦云,甚至可能逼着学生去说假话,说自已不情愿说的话。因此,我认为不应该让学生只写命题作文,而应另辟蹊径,开辟作文新天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提出了“六变”,即:①变无话说为有话说;②变教师命题为自由命题;③变少写为多练;④变训练项目的分散为集中;⑤变小课堂为大课堂;⑥变一种批改方法为多种批改方法。这个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能力迅速提高。河南、湖北、江苏等省的刊物都发表过我在这方面的探讨文章。

  三、注意发挥教师的语言功能

  教师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堂上能不能做到“精讲”,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撷取“精华”之外,教师的语言有时甚至能起到决定作用。

  1.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有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用语言进行渲染与烘托,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现在十来岁的孩子对周总理的为人与事迹了解得太少,因此,热爱周总理的感情需要教师来激发。上课时,我除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外,还根据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和录相上的画面设计了一段讲词,饱含深情地讲给学生听,我称这种讲为“诵讲”。下面便是我设计的这段讲词:“周总理生前无微不至地关心人民群众,他把群众的疾苦时刻装在心里。他多次到过敬老院,对满头银发的老人嘘寒问暖;他专程赶往幼儿园,抱起娃娃们亲了又亲;偏僻的山寨小学,他去听过课;黎明时刻他曾在这十里长街上,慰问过清洁工人。如今总理离我们而去了,这怎么不牵动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心啊!”教室内哀乐低回,我讲得如泣如诉,孩子们泪光闪闪,听课的老师也无不为之动容。

  2.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化难为易。《鸟的天堂》里有一句话学生不好理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先让学生看看窗外校园里树上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显现出的多种姿态,然后作如下讲解:这些树叶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缓缓地起舞;有的左旋右转,好像在抖动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和谁悄悄地说话;有的发出翠绿而明亮的光,好像要给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些树叶变得不仅会动,而且会说、会想,它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我觉着这样讲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活动中进入教材意境,深入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化解了难点。

  总之,语文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准确、明快流畅,有时甚至妙趣横生。这样做无论是对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与陶冶,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课教活

  人们称赞演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演啥像啥”。我们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也应该在教课时进入角色,“教啥像啥”。语文教材不少的课是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入情入境,表现出这种感情。教黄继光、董存瑞,就要创造出激昂悲壮的情感氛围,使同学们感奋不己,甚至潸然泪下。讲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就要以优美动情的语言,或朗诵演讲,或引征抒发,或出示形象媒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历史故事的课文,就要模仿古人的举手投足、眼神语调,使历史人物形象再现在同学面前。如《火烧赤壁》中曹操笑了几次,每次都是怎么笑的,笑的含义是什么?《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在岸上是怎样眺望的等等。

  总之,课文内容不同,教学也不能是一个套路。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类别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个人教学特色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1.个人教学特色总结

2.语文论文教学指要

3.教学的利器语文论文

4.有创意的特色排版教学设计

5.语文论文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6.注重情感教学语文论文

7.优化写字教学语文论文推荐

8.情境作文教学语文论文

上一篇:注重情感教学语文论文下一篇:《白杨》教学札记的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