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 教学模式 计算机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是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本文讲述了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教育由理论-实践-理论到实践-理论-实践的转变思路,并针对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现状,提出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到高职教育中的新理念。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学相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却发现,现在的高职毕业生相比以前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大大降低,很少有人能够独挡一面,这说明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与社会脱轨的。
1.1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一门课程,能否真正的教到学以致用,是对教师的考验,现在,我们高职的教师大多数还在延续一贯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理论。工科专业课程的教育通常是,先讲理论,在理论知识学习后,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最终进行的仍然是理论考核。学生首先接受的是干涩的概念,以机械设计为例,我们要学习机械上的零件,以往教师是靠板书,绘制出该零件,来讲解,现在,我们有了ppt,相对来讲,学生学习更直观,或者教师会带实物到课堂展示,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如此抽象的知识,学生会觉得突兀。对于机械不敏感的学生更会云里雾里。这就使得在后续的实践环节不能很好的应用理论知识,造成理论教学的事倍功半。
1.2重理论,轻实训。这种教学倾向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基本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论教学上。造成这一倾向的另一原因是很多职业高校招聘大量的刚刚毕业的学生任教,这类人群学历较高,理论性较强,势必不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为发挥自己的优势,偏重理论。由于高职教育的素质层次不齐,在某些院校不可能教得透彻,实训的机会减少,而且实训也常常只在模拟的环境里进行,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与感受。结果是,学生理论学得有限,动手能力也一般,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泛泛之辈。
1.3重实训,轻理论。这种倾向是强调动手能力,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这种倾向十分强调与重视实训环节,而理论教学则比较浅显,以够用为旨,把一些有助于学生增强日后的创新能力的一些课程砍掉。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只是简单的操作工。这样使学生虽能应付目前的工作,但无后劲。
2教学理念的思考
2.1使理论充分实际化。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占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应用技术型与技能型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应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按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对各个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跨学科地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即是:在教学环节上,改变目前先学习“是什么”,再学习“为什么”的教学程序,专业教学不应再从理论学起,而是应按这样一个过程去完成:实践(了解实际专业活动)——理论教学——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新与思考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2.1.1先让学生下到对应的专业实际工作中去干一段时间,不对学生做专业要求,观察多于参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明白目前的能力差距与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这个过程不能太短,走马观花,而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感受时间,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有个清楚的整体认识,明白要从事这个工作需要掌握何种知识与技能,弄清楚为什么要学,应该学些什么。
2.1.2进行首轮理论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可按岗位能力的要求跨学科的安排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一阶段里,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占主要部分,实训时间可稍短一些,在校内实训室里以案例的方式配合着理论教学环节的进度按环节进行。
2.1.3进行第二轮实训环节。在这一实训阶段,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专业岗位上以员工的身份动手实干,好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启发学生注意识破加以改善的地方,思考如何加以改进的办法,比较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理论理解上升到新的水平。这个环节应在企业中进行,而且,时间应足,应是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或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与感受,也便于考核。 2.1.4进行第二轮理论教学环节。在这一阶段,应使学生在完成上述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在理论方面有一个升华。主要以各种专题课的方式进行,大案例教学应占重点地位,鼓励并指导学生为参加专业职称考试作好充分准备。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这样,学生边干边学,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动脑又动手,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强调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学效果的好坏就不言而喻了。其中,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以上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上。
2.2变抽象为具体。有些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不具备先行实践的条件,例如《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是高等专业学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的能力,教学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授课思路是先讲点、线、面的投影原理,然后讲基本体三视图,最后零件的三视图。机械制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这样的教学思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太抽象的东西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在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图形展示,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静态的挂图和幻灯片,陈旧、不易携带的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存在一些弊端,挂图,幻灯片,模型只能反映结果,不能表达形成和变化,教师必须用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来描述,并重复讲述,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目前,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若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会使抽象变得具体,学生学习变得容易。鉴于现在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学习软件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学习机械制图之前,先学习Solidworks三维软件,Solidworks软件简单易学,学生只需学习一些绘图命令以及三维和二维的转化命令,只须很少的课时便可完成。完成该部分的教学后,再去学习三视图。在学习中,将Solidworks中的立体和三视图相结合,通过反复的三维和二维的转化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3变复杂为简单。高校中,很多课程原理性和理论性很强,例如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工科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构件在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分布变化,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把载荷与构件应力分布的关系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则必然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采用现成的三维设计软件。利用SolidWorks中提供的COSMOSXpress功能,可以很容易地把构件在受载状况下产生的应力分布分析出来,并生成相应的分析图。此功能操作简单,分析准确,出图清晰,完全可以在材料力学的教学中借鉴引用。使用COSMOS,Xpress完成分析需要以下五个步骤:(1)构造等效的构件模型;(2)定义构件模型的材料;(3)确定约束部位;(4)添加相应载荷;(5)分析构件,查看分析结果。如果需要,结果还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
SolidWorks软件完全可以满足材料力学中各种应力应变状况的虚拟。现在高职教育中已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就可使工科教学中许多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所有的教育都是要想尽办法把知识传输给学生,高职教育的短暂性、职业性更加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管是现在倡导的双元制、理实一体、情境教学,最重要的仍然是教学的过程。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课程中探索出效果做好的教学方法,我国的职业教育将期待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合侯金柱.《利用内隐学习规律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j]教研理论.2009.2
[2]张元.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3]蓝汝铭.《SolidWorks2005机械设计基础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4]穆能伶.《工程力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理念的探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