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1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

  1.1职业环境变迁

  职业环境包括职业行为、职业知识、职业类型和就业形式。而职业环境变迁是指职业行为的新定位,职业知识的日益更新,职业类型的不断变化,就业形势的市场化。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职业岗位内涵是持续不变的一组工作,但在高绩效工作体系中,各层次劳动者留有拓展空间和发挥创造的余地,希望他们在工作中获得解决问题、改进生产的新思路。创新性、探索性、思考性是职业行为新定位的核心内容。新知识及新兴职业领域的不断涌现,意味着劳动者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时代不复存在,一次性学习在快速变迁的职业环境中缺乏职业再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宽就职后的发展前景是职教发展的关键。目前,人们受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环境变迁的影响,人才的流动已成为一种熟悉的社会现象,正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就业市场化程度更加明显,就业压力和竞争力日益显著。

  1.2高职院校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活动制度文化、物质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是体育文化的体现,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灵魂。目前,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加上受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单一的课程模式和不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于职业环境变迁的步伐,同时缺少灵活多变的动态特征,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1.2.1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缺少价值取向学校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上只停留在校内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把目标降低到只注重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兴趣,进行健身、娱乐的层次,而对人的精神、情感、个性等因素缺少提炼和定位。在实践中,没有考虑什么事值得做,什么事不值得做,沿着这个方向还是沿着那个方向去行动,以这样的方式还是以那样的方式去行动,高职院校体育应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价值取向,而遗憾的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一般层次的改善和营建上,在价值取向上缺少研究和有效的探索。

  1.2.2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缺少创造性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有别于传统的本科类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但目前高职体育还是沿袭了普通高校的模式,没有考虑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主题。这在具体操作中必然极大地限定和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只会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高职体育教育应把学生的职业需要放在首位,是单位的一线技术工人,更要侧重高职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岗位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这些方面,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1.2.3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缺少针对性考虑身心发展的价值观,职业环境变迁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实际上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较差,是高中时的“灰色群体”,一直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他人,使他们黯然神伤,没有强烈的上进心。由于高考的失败,现实和理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不甘失败却无能为力,产生强烈自卑感,自我意识失衡,无法摆脱挫折。高职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在就业竞争中,相对来讲是弱势群体,针对这样的群体,注重成功体育显得更为重要,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足,消除自卑心理,体验成功的快乐,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2.1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把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身心素质,这是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与职业环境变迁的步伐相一致。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科技的高速发展使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偏差较大,这使人们很自然地期待与职业环境变迁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的改变,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要遵循社会转型期的实践性、开放性原则,从社会经济环境变革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出发。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学校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向学生灌输的是一种高尚的生活理念:体育运动并非是简单的体育锻炼,它的精髓所在是隐性的体育精神文化,它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永不服输的竞争意识、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精神和现在职业环境所需的创造性、竞争性、适应性和应变性是息息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其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对培养新型人才是不可低估的。

  2.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设计运动参与意识而并非技术为中心的课程知识观,设计“以人为本”的课程实践观。考虑“以人为本”的实践观,高职学生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每个专业对个体的身心要求是各有所长。根据不同专业对身心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再对教学模块用不同的锻炼情景设计多个训练项目来充实模块的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职业教学能力的要求,这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强烈冲击。要求教师从专业的需要出发,经过基层工作调查访谈,掌握职场需要怎样身心的员工,不同专业群需要怎么样的体育项目来为专业服务,以能力为核心,打破传统体育课程理念,进行体育课程整体设计,设计出既能使学生体会到参与运动的快乐,又能在课堂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能力与学生的需要更贴近的课程,为以后的职业环境所需打好基础。考虑运动参与的知识观,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长期影响,至今,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体育技能考试还是占主要地位,导致许多学生为考试学、为考试练,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体育能力是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终身体育理念的体现,也是职业环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体育活动是体育能力形成的大舞台,仅靠课堂体育教学和传统体育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体育活动组织难度大,通常被少数人参加的体育比赛所代替,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内容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可参与性,应注重健身,贴近未来职业,确立终身体育意识,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考虑身心发展的价值观,职业环境变迁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而高职院校相对来说面向就业弱势群体,而高校体育是整个人生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关键时期,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性显得尤为重要。而竞技体育培养竞争意识,促进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实现,对向新的.人生目标迈进有着积极的意义。竞技体育讲法制不徇私情;讲现实不讲资历;讲务实不讲幻想。通过体育比赛,使学生品尝了失败的痛楚与成功的喜悦,懂得团队的力量和别人支持的重要,对塑造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起着重大的作用。另外,体育比赛中还得承担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行为要求,就相当于一个小的社会活动,有利于社会工作的需要。

  2.3利用物化环境营造校园文化

  体育物质是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包括体育建筑、设施、场地、器材等和体育相关的实物,它不单指物质的本身,而是包含体育物质所蕴含的思想和理念,融入了人类的智慧和灵感,体现着人类的意志和情操,这些体育物质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内涵,时刻激励学生,伴随着他们成长。

  3结论与建议

  3.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职业环境变迁是紧密相连的

  职业环境变迁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源泉和动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适应职业环境变迁的需要。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2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拓宽教学改革思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将健身锻炼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3.3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应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多种体育锻炼并存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3.4由于办学类型、办学目标、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同

  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不一样,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3.5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

  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拓展思路,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注重实用性、多功能性和项目选择的多样性。应从本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环境。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

2.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论文

3.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

4.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职院校的论文

5.苏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6.关于高职院校价值诉求文化建设论文

7.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论文

8.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上一篇: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论文下一篇:探究导引精神史研究范式与文化记忆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