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能力视角的高职创业教育开展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摘要:“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导致未来所需人才的能力发生变化,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度已从传统的占绝对优势下降为12%。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单纯重视职业技能转化为培养学生具备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团队协作,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创业的理解存在偏差:如创业教育就是创业、创业就是赚钱、创业教育就是开设一门课等。为更好地培养出创新创业型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必须与企业之间开展以共同利益点为基础的校企合作。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关键词:未来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1未来工作能力需求的变化

  1.1工业4.0时代

  无论是德国“工业4.0”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概念,它们的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即智能制造,也就是“互联网+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工业4.0时代的代表。工业4.0时代有5个重要的特点:(1)互联: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数据:工业4.0连接和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企业利用数据分析,不断改善客户体验,满足客户对新商品和新服务的需求,生产和服务实现批量化个性定制;(3)集成:工业4.0将各种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连接形成一个智能网络。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4)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5)转型:由传统制造从大规模生产转向柔性化、个性化定制。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媒体和内存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快速推动了实体和虚拟世界的结合,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改变生产、产品销售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前的可能[1]。

  1.2未来工作能力需求的变化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报告预计,到2020年,科技的发展将导致15个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净损失逾500万个工作岗位。通过自动化或去中介化的方式可能将减少710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也有210万个工作岗位将被创造,其主要集中在更为专业的领域,例如计算机、数学、建筑以及工程领域。传统的雇佣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合伙人的关系,未来的工作也将由企业员工、自由工作者、外包和合作伙伴、人力资源平台、人工智能等协同完成。传统的雇员社会正在消失,员工将利用互联网知识、平台,创造任何自己想要创造的价值,未来的工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世界经济论坛在2016年开启了对“未来工作”的研究项目,从15个经济体的10个行业中选取了当今最大的企业,针对从现在起到2020年科技对就业、工作和技能的影响,调查了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受访者认为,到2020年,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和系统性技能的需求会远远高于对身体能力和知识性技能的需求。2020年的技能需求度依次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36%、社交技能是19%、过程技能是18%、系统技能是17%、认知能力是15%、资源管理技能是13%、专业知识和技能是12%、身体能力占比4%”。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度已从传统的占绝对优势下降为12%[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单纯重视职业技能转化为培养学生具备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团队协作,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教学主体,实践和公共理论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工作能力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必须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技能教学与创新教育的融合、高职学生创业实践的模式进行再认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3-4]。

  2高职院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认知偏差

  2.1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创业教育的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我国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颁布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席卷各行各业。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是当前社会背景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2.2高职院校对高职创业理解的偏差

  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创业的理解存在偏差:(1)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和创业者,而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做企业家。(2)大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致富教育”。常认为学生组建团队参加“挑战杯”和创业大赛,就是创业教育;在课堂上强调学生赚钱的本领和财富积累,就是创业教育。(3)认为高职学生创业就是学校申请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各二级学院上报几个认为比较有前途的创业项目,学校给每个项目划定场地、指定指导教师,学生作为法人注册公司,各级领导巡查一番,至于后续经营怎样就无声无息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是一种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只传授理论,还是重视创业大赛排名,还是要求高职学生普遍去创业都是错误的。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1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企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创新创业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不懈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至少是双主体的参与,即学校和企业。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国目前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够呢?调查显示,企业认为目前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是: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信息渠道不畅(40%),缺乏合作机制(24%),缺乏政府鼓励或政策支持(18%)以及学校缺乏针对性(9%)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合作意愿,还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讲,以共同利益链拉动产业链、创新链,促进两个主体积极参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是实现双方共赢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高职院校必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利用区域发展的数据,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点,要根据经济和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来对专业设置、课程选择、人才培养方式等做出调整。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承担企业的相关研究项目,如市场调研、项目策划、技术研发创新及市场推广、业务能力培训。反之,企业则可以结合自身的产品/服务,参与支持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如店铺装修、员工培训和创业发展指导等)、参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参与指导学生的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毕业实习的机会等。

  3.2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高职学生一般表现为不喜欢长辈及教师的高压控制、不喜欢死记硬背和勤奋做题,但他们具有好奇心强、创意点子多、敢闯敢干等优点。目前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任务导向、项目引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训练。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技术服务等教学方法[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精神,实现专业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赵世磊,张彦卿,部宗娜,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职教通讯,2017(2):63-66.

  [2]姜运隆.跨界与协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审视及机制研究———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视角[J].职教论坛,2017(2):22-25.

  [3]杨理连,邢清华.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4):16-18.

  [4]李毅彩,李叶红,张刚平.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24-225.

  [5]花慧,陈怡,杨璐,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0.

【未来工作能力视角的高职创业教育开展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研究论文

2.小议民办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论文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论文

4.试论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论文

5.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探讨论文

6.高职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7.浅析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论文

8.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论文

上一篇: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思考论文下一篇:对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的研究与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