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参与到社会中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有关小学思品课改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思品课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
以小学思品第三册《学做家务活》为例,谈谈我在思品课上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尝试。
《学做家务活》是教育学生学做简单的家务活,使他们知道:家里有许多家务活,承担一点家务活是自己份内的事,愿意做家务活是热爱劳动的表现。要求他们从小学做家务活,培养做家务活的习惯。对整堂课,我设置了几个情境,再在大环节中穿插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使学生处于浓浓的、起起伏伏的情感体验与兴趣之中。
一、引入——提高点拨,兴趣盎然
精心设计课开始,创设一种融融的情境,铺垫一份厚厚的快乐与兴趣,为明理作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的。引入时,我开门见山地问:“孩子们,当你看到亲爱的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还在做家务活时,你会帮着做吗?会帮着做的孩子请举手!”很多孩子都自豪地举起小手。“真能干!真棒!你们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我马上表扬。此时学生心情非常高兴,我又问:“如果遇到不会做的家务活,怎么办呢?”学生马上会说学着做。于是,很自然的就引出课题《学做家务活》,让学生轻轻松松、高高兴兴地走进课堂气氛之中。
二、明理——学文思考,明辨是非
要明白“学做家务活是关心长辈、热爱劳动的表现”这个道理,关键在于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巧妙的手法,使学生在情感起伏中绽放出理性之花。针对低年龄的儿童年龄特征,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讲述了一个故事,运用投影仪出示课件制作图画在大屏幕上,同时用录音机放配乐故事《小红花送给谁》。然后让学生自读故事自己思考:为什么小喜鹊要把小红花送给李勤而不送给林红。接着,我让学生结合平时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来说说,从刚才“学文的小课堂”之中走到“生活的大课堂”之中。
最后,是明辨是非,巩固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同学都来当“小老师”,告诉图中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又请“小老师”来评评判判谁对谁错。全班再一齐来读读儿歌,加深学生对学做家务活的认识。
三、导行——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思品课和其他课程的一大区别在于,它教授的是做人的知识道理,且教授的最终目的是内化出道德行为。一堂好的思品课,导行部分应继明理部分之后,水到渠成皆自然。
如何“自然”中含实效?我开展了“红花与谁交朋友”活动。由一个同学扮该“小红花”,他手捧许多红花,说:“我叫小红花,谁爱劳动我爱他。谁能和我交朋友,一朵红花献给他。大家说一说,谁能当我的好朋友呢?”先是同桌互说,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四大组分地点进行评选,看谁能与小红花交朋友(同时放背景音乐)。评选出来后,师生共同表扬学做家务活爱劳动的同学,并请他们具体介绍是怎么做的。表扬后“小红花”为他们戴一朵小红花,全班鼓掌,向他们祝贺:“小红花,红又红,戴在胸前多光荣!”
四、结尾——提问唱歌,结束教学
课的结尾,如树上之果,果若结得苦涩难食,那么,它的花也易被认定曾是失败的开放。一个美好的结局往往比一个美好的过程更打动人心。
如何起到最佳效果,并为课堂留下余韵?我采用了最简单也最有启发性、主动性的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你明白了什么?”兴高采烈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作了简单的小结。之后,《劳动最光荣》音乐声响起,大屏幕上显示出了MTV画面,学生唱着这支欢快的歌儿结束了教学。
课虽然结束了,但学做家务活是关心长辈、热爱劳动的表现这个道理,孩子们肯定是明白了,他们会在家里更体贴、关心爸爸妈妈了,他们会更热爱劳动了,他们也会更爱主动学习、参与了。
依据思想品德课要“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思想品德课一体化教学。它提出了两项功能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知”到“行”,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训练序列,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其操作程序为:(1)看范例,受感染。本环节中,要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事例中,感知事例主要内容,初步判断事例中的正误,进而为上升到理性奠定基础。(2)懂事理,明规范。本环节教学是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基本观点及道德规范。正面的事例要使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反面的事例要使学生知道改正什么,为什么要改,或吸取什么经验教训。(3)知做法,为实践。这一环节教学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培养,教学中切忌空洞,要细致、具体,使学生有章可依,从而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4)重实践,成习惯。这一环节教学是补足课堂教学的欠缺,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以促使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一课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要组织相应社会实践课,拟定行为实践项目及要求,并且制定确实可行的检测方法,如行为操练卡、家庭评价卡或定期组织校外实践评价卡等,加大校外实践监督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行统一。为学生学会待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学会劳动提供宽个的时空。
改革评价机制,为发展正确导向思品课中的教学评价创新,应着重解决好导向和定位两个问题。学生的品行素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传统型“坐教传道”卷面测试的单向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思想、行为两分离的“伪君子”;长期以教师为主的印象定性评价削弱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量化评价机制十分必要。而这一评价体系,又必须把对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及道德行为能力的考核放在重要位置。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思品教学中,要有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参与的人本精神,激发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认知活动中去明理、激情、导行,从而创新地接受思品课中所应掌握的知识,促进自身行为的良好养成。
【有关小学思品课改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2.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4.小学课改教学论文
7.小学思品课件
8.小学思品课件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