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学管理改革途径探析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摘要】:高等教育教学分层管理不单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问题。探讨基层教学管理模式与改革途径,对于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研室教学工作是重要的基础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室建设内容将会不断有所侧重。

  【关键词】:基层教学管理、教研室改革、途径

  目前教研室是高等教育教学中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教研室教学工作的状况和水平,直接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探讨基层教学管理模式与改革途径,对于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基层教学组织的认识

  教研室是教学研究室的简称,既是基层教学组织,也是基层研究组织。教研室是按学科或专业设置的教学组织,作为现阶段高校教学的最基层组织,在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室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教学工作水平的高低。正确认识与发挥教研室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加强教研室建设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工作应是教学评估制度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研室作为基层的教学和研究组织,它直接联系学生、面对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是最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前沿阵地”,是联结教学双方的纽带,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但将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组织形式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对其原有形式作一定的调整。首先,教学主导型大学中的教研室应是开放的教研室。所谓开放式即采用进修、挂职、访问、交流等方式,吸引校内外教师到教研室短期工作,促进校际、院际、系际之间的交流。其次,与企业联合。吸引企业中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教研室承担一定量的工作,弥补师资培养的不足;派出教师到企业任职,取得企业系列证书,丰富教学内容,弥补科研不足。

  教研室的工作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思路的落实,进而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通常而言,教研室是根据专业或课程而设置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及师资培训等工作。因此,教研室在教学与教学建设工作中负责组织教学的功能;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组织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施实验室建设;实施教学管理。

  二、当前基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反思当前基层教学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基层教学管理者的观念问题较被动

  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继承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层层下计划、层层下文件、层层下任务的管理特征。由此造成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对学校领导和教务主管部门过度依赖缺乏管理的主动性,缺乏应有的扩张、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研究活动偏少,缺乏时间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教研室作为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其职责就在于针对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中的问题经常性地开展研究或经验交流活动。然而,目前一些教研室很少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或即使开展也偏重形式,轻内容与效果,学术氛围不浓。教师不愿参加教研室活动,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思想,不关心教研室发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在部分教研室已基本名存实亡。

  (三)教研室重科研工作、轻教学工作的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高校晋升职称注重的是论文和科研,对教学上的要求基本没有“硬性”规定。这种评聘机制使得许多教师只关心科研,真正的教学改革则无暇顾及。

  (四)教学档案管理较混乱

  一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欠缺,二是教学档案规范化的意识薄弱,致使教研室教学工作原始档案管理混乱,丢失或不符合规范的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评估工作的真实性与效果。

  教研室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原因是缺乏对教研室基础性教学教研地位的认识。因此,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规范教研室管理,保持教研室工作的高质高效运行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基层教学管理改革途径探讨

  针对目前基层教研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改革基层教学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一)基层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想-实施教研室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

  目标管理理论(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MBO)是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首先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其在管理工作中的实效性,已经被引入到多种管理活动之中。目标管理是以实现工作目标为管理宗旨,以注重工作成效为基本出发点的科学管理方法。

  高校实施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是指、管理者引导二级单位共同确定工作总目标,并以总目标为指针,确定分目标,基层教研室根据分目标制定管理目标。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将管理重心下移,基层管理更多的自主权,使其能发挥主动性。

  2、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目标管理过程是指目标管理进行的步骤及活动的内容。

  具体做法是:首先由组织中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整个单位的总体目标;然后按照下属各级管理层的职责从上到下制定分目标,目标一经确定,随之授予相应的权限,并给予各级管理层对目标实施阶段进行自我控制的余地;最终对目标的完成程度与实际效益进行严格考核,并给予合理的奖惩。 3、目标管理的主要构成要素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但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它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为终结,是一种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相融合的综合性方法:它强调事先通过目标进行预先控制;事中由管理者实行自我控制,事后注重成果评价。实施目标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科学、合理设置目标体系

  (2).全面、客观设置目标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3).合理确定下达任务和考核评估时间

  (4).建立具有激励与制约作用的奖惩机制

  4、实施目标管理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目标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2).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处理好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

  (4).处理好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二)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改革的具体途径

  1、理顺教研室工作思路

  促进教研室管理模式的改革,首先必须理清教研室工作的思路。

  第一,制定教研室工作规范。

  第二,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到首位。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研室必须制订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计划。

  第三,抓好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资源共享、相应的学科发展态势以及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第四,注重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教研室发展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成效,教研室必须构建自身《学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发挥群体作用,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研室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学法研究的基本形式,各级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形成制度参加与指导。教研室活动要保证其经常性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具体来说要抓好集体备课,实行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制度;教研室内教师们互相听评课,并对听评课活动及要求加以规范,形成制度。将听评课活动制度化,可以建立和形成教研室听与讲新型的群体关系,当大家都能从中受益了,这项制度就能够得到坚持。对教研室新来的教师来说,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制度尤其重要,是他们尽快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教学技能及授课艺术的便捷途径。

  3、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教研室制度规范主体包括教研室主任及所有教师。制度规范的对象是一切与教研室工作相关的人或事。制度规范内容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常规性的,如工作会议制度、教学时间制度、科研开展与完成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室工作评价与监督制度,等等。二是非常规性的,存在如教研室的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师生对话制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等等。常规制度追求稳定,非常规制度追求灵活。

  4、加强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加强对教研室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是促进教研室建设,保证教研室工作质量与成效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制定教研室工作的考评体系,从职责、内容与成效等方面对教研室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考核,保证教研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并且,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教研室主任、老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充分体现管理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效率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峰等.对高校教研室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

  [2]宋振东.教研室的教学与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3]韦红卫等.普通高校教研室建设及评价体系的建构[J].左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5).

【基层教学管理改革途径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的途径及策略论文

2.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途径分析论文

3.高校智能教学管理的广泛应用探析的论文

4.校长教学管理策略探析论文

5.关于高校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探析论文

6.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探析「论文

7.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析论文

8.高校智能教学管理的广泛应用探析论文

上一篇:产品设计隐喻创意研究论文下一篇:初中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参与的关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