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公益项目,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为大家提供了公共自行车的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2008年杭州引入公共自行车项目以来,全国各个城市掀起了投资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浪潮。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灵活、便捷、节能,已获得各城市市民的重新审视和接受,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认可和推广。自行车由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化,体现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新思维,解决了公交地铁最后一公里末端交通问题。但随着公共自行车项目的不断投资扩展,规模总量越来越大,其在运营模式、经营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公共自行车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投入的有限性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影响公共自行车良性发展。目前,国内公共自行车运营主要有“政府投入+企业运营”和“政府引导+企业投资运营”模式,后者是指政府提供网点用地、用电等必要条件,出让部分广告资源给运营公司补贴,公司负责项目前期建设投入和具体的运营服务。企业在接手公共自行车运行之前,必然经过慎重考虑,层层论证,公共自行车经营,虽不能为企业带来暴利,但若能正常运转,应该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1)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影响公共自行车的持续发展。从目前各地运营情况看,由于企业对利益的追逐,短期内追求最大利润,涸泽而渔,缺少对基础设施的再投入,加上政府监管缺位,使得公共自行车运转难以形成良性的、有序的发展态势。例如,山东烟台市在2010年由发展基金会投资109个站点,1300辆自行车,后来处于运行停摆状态,不得不向政府要求补贴;湖北武汉市早在2009年就大规模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成为我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最高峰时,布置上千个站点,拥有自行车10万辆,综合排名世界第3,然而由于该项目交给民营企业垄断经营,运营企业重利轻服务,政府既缺乏制约措施,对其经营状况也不掌握,使得该项目在运行4年后“瘫痪”。
(2)公共自行车收费低廉,入不敷出。据了解,公共自行车在规定时间内免费试用,超出时间(多设定为1小时)即采用阶梯收费方式,但每年收取的租赁费用相对于高额的建设费和运营费,几乎是杯水车薪。
(3)公共自行车作为公益项目,持续投入少。公共自行车作为公益项目,政府本应该通过一种适度的、持续的投入,微利模式的运营,以及后续积极的监管,保证公共自行车的良性运转。
(二)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布局设置不合理。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与人口密度和人流量不协调,是很多城市普遍反映的情况。在旅游景点、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站点分部少,对使用的便利产生影响。以北京为例,其公共自行车当前已经达到5万辆,但相当于北京的人口,普及率还远不够,不少市民反映,公共自行车离小区较远,不够方便,尤其是小区到地铁站的必经之路普及率远跟不上。
(2)系统有待升级完善。方便居民随借随还的公共自行车,有时会因某站点锁桩满员而造成还车困难,或者在同城市间存在两套不同的系统,不能互通,使得公共自行车不能跨系统借还,或因为租借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还车。由此造成的损失目前多数城市都倾向于由租借者承担,这样显然不妥,在项目具体运行中就大量存在这类纠纷事件,导致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心存顾虑。(3)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分期投入,不同地区自行车规格型号、质量参差不齐,加上保养维修不及时,造成一些自行车存在破损,给租车人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损坏的自行车与车况良好的自行车混杂在一起,由于公共自行车的零部件本身有细小的特点,市民在借车和车辆管理人员进行车辆调度时都不易发现问题,造成损坏车辆在停驻站点得不到及时维修,给公共自行车的循环使用带来不便。
(三)自行车破坏严重,机制设计有待完善。纵观全国推行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城市,普遍存在自行车损坏严重的情况。除了正常的自然磨损,还存在一些人为的.破坏。在呼和浩特,当地运行的1万多辆公共自行车损坏率高达65%,其中5%来自部分市民的暴力虐车,35%由于使用不当,25%源于自行车自然折旧。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施加必要合理的惩治措施,激发全民保护公共自行车的觉悟,是解决公共自行车人为破坏的关键。
二、几点建议
(一)确定合理的投资模式,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从实践经验来看,以企业投资为主的模式前期费用高,运营过程中只顾收入,日常维护不积极,容易造成经营困难;而公共自行车项目本身作为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服务定位。为此,建议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运营采取“政府投入+企业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统一协调监管。
(二)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保证公共自行车良性运营。作为公益事业的公共自行车,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给予公共财政补贴。除此以外,运营者可以通过公共自行车车身、停车站点广告和语言广告等渠道,增加广告收入;通过租赁承包停车站点的摊位,在站点开展多种经营,如提供食品、饮料的销售,或办理公交卡、手机充值缴费服务等,增加收入来源。
(三)完善公共自行车项目系统建设,提升公共自行车维护管理水平。
(1)合理确定规模,科学规划站点设置。自行车停靠点少,就会借还不方便;停靠点多,则需要的车辆设备维修维护、人员工资的开支就多。建议本着既方便市民,又减少成本的目的,根据现实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人流分布特征,参考市民意见,科学规划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将站点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交地铁线路相衔接。
(2)增强租赁系统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首先应以便民为目的,在不同租赁点实现通借通还。目前,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通借通还。此外,针对“满桩与空桩不能及时响应、各停驻点信息不能共享”等公共自行车管理的软肋,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实施逐步解决,如安装车辆车况监测显示系统、停驻点监控系统、车辆使用实时记录系统等。
(3)使用结实耐用自行车,保障骑车人安全。公共自行车的质量是关乎使用者安全的重大因素。考察国内使用公共自行车经验,采用前期投入相对较高的安全耐用型自行车,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在长远看又能比普通公共自行车节省开销。公共自行车应当选取统一规格、安全性能高、结实耐用的车辆使用,并随时维护保养,决不能因其为公共产品就使用低质量产品以次充好。作为公共产品重要民生工程,公共自行车的质量不能含糊。
(四)完善机制设计,约束和减少对公共自行车的破坏行为。可采取对站点设置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采用差异化零部件,与市民自家车辆间不能互换;设置自行车身份识别器,对车辆进行跟踪定位等措施,来防止偷窃和恶意损坏的现象。此外,要建立公共自行车信用体系,推行公共自行车使用积分制,将公共自行车使用通过信用积分的方式纳入信用体系,对于存在长时间霸车不还、使用过程导致自行车、锁车器等设备损坏但不予赔偿等不文明行为的市民,将其拉入系统黑名单,终止继续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权利。总之,防止公共自行车被偷窃和破坏,要将柔性的道德说教、刚性的规则规范与合理的机制设计相结合,通过更加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设计,使公共自行车项目得到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公共自行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自行车论文
5.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
6.公共关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