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现状”。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呢?
1 变“重老师情感”为“重学生情感”
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态度,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存在。多数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准备、组织完成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与需要,学生是否喜好老师完全不顾,我行我素,甚至少数教师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意学生情感的存在需求,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随时调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喜欢学”。
2 变“情感隔膜”为“情感交融”
近些年来,师生之间的情感总体上趋于淡漠,这与老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与心灵共鸣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虽然备课认真,教法娴熟,工作勤恳,但效果不佳。
伟大的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当教学机器,对学生冷眼相待,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没用的。”亲切自然的教态会传递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许多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喜欢这门课程,一个使学生感到亲切的教师,也许就会成为影响学生前途和事业的关键人物。
3 变“猫鼠关系”为“朋友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像猫与鼠的关系: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是知识的权威者、垄断者,理所当然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却很少尊重学生,对学困生甚至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学生见了老师就躲,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因此,我们必须迅速的改变这种状况,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为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提出必要的前提条件。
4 变“命令与服从”为“民主与合作”
旧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学生几乎成了“录音机”、“复印机”。命令、威胁与处罚的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协力合作的'“开放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起自尊、自信,在探索知识的宝库时,乐观、积极、向上。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的选择、思考、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启发、补充,彼此经常交流思想情感,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总而言之,很好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定会营造一个融洽欢愉的课堂气氛。新课改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调动他们的情感,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情感价值才能体现。这就说明教学不仅是“授之以渔”,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不容忽视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