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的科学性特征对于跨语种问卷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一、引言

  问卷调查和量表在商业和医学等各种学科领域内的广泛存在和跨境流动,导致问卷调查(量表)的翻译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翻译和研究类型,跨越了语言学科的范畴,而成为了一种量表本地化的一个必要过程。本文将研究问卷调查内容的科学性特征,并从此而出发,研究问卷和量表在翻译和回译中的相关技巧。

  二、翻译——问卷本地化中的关键而脆弱的一环

  问卷(量表)由于涉及到巨额商业利润和科学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可谓非常高。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往往成为了最为重要的科研内容之一。而其中涉及到跨语言问卷(量表)的本地化的时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翻译——也成为了多方焦虑的因素。

  比如这样一个问卷问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s)do you 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bout,如果翻译成了“您同意以下哪个……的观点”,则会构成一个非常关键性的(critical)的错译。事实上,以上这个句子的含义是:您认为以下哪些……符合以下的陈述。而这个问题几乎贯穿整个问卷调查,可以说重复的次数最多。错译的文本如果直接拿给答卷人,则肯定会使答卷人误解,从而导致数据的污染。如何尽量避免问卷调查的结果不受到翻译的负面影响,成了多方关注的问题。

  三、问卷可译性的问题

  Farhan Kamrani(2011,p228)认为问卷翻译的第一步,是要让问卷本身有很高的可译性。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使用较小词汇量范围内的词汇,熟悉的词汇,提供词汇的背景知识,用两个不同的措辞用语来进行调研等。但是这些原则都是从词汇的层面上提出来的,并没有涉及到句型的问题。

  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则以上所举例的问卷问题句型非常拗口、别扭。直译过来:以下哪些选项您同意以下陈述。而即使在汉语中,比较通顺的表达也是:以下哪些选项适合以下陈述。

  如果用英文比较简洁明朗的语句来表述的话,则是:Which of the following …(s)do you think fit the following statement。而之上所举例的选项:Change the way people buy…and interact with…companies。虽然句型本身是比较简单的定语从句,却也引起了误解。如果以易懂明晰的表述作为标准的话,则以上的选项可以刻意加上定语从句的标志:that,即:Change the way that people buy…and that people interact with...companies。事实证明,单个译员所进行的单向翻译并不足以保证问卷翻译的准确性。以上所出现的错译可能会通过校对、回译等方法检查出来,并加以改正。但是问卷(量表)的科学性要求并不止于这些。

  四、如何实现问卷(量表)结果的客观性要求

  问卷调查和量表研制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翻译和回译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科学手段。那么作为科学的手段,对于翻译和回译过程的某些不利因素,例如肖锦银(2010年)所提出的语言的不完全对应问题,翻译中目标语扩增,译者的能力和时差,评论者的立场等在量表研制的科学背景之下,其负面影响被最小化了。

  首先,Farhan Kamrani(2011,p228)提到翻译不是保持问卷调查结果客观性的手段之一。问卷翻译的第一步,是让问卷本身具有很高的可译性。问卷的语言本身有一些要求:(1)尽可能使用较小词汇量范围内的词汇。(2)使用熟悉的词汇。(3)为词语提供背景知识。(4)冗赘的原则(the rule of redundancy)。他引用Campbell(1968)的观点,认为每一个概念都应以两个不同的措辞用语的问题来进行调研。如果这两个或更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类似的数字,则调研者可以对问卷的信度有更大的信心;而且在调研者声称:他的问卷调研结果并不是由于翻译错误而导致,才会有更大的可信度。

  (5)背景信息原则(the rule of context)。难点词汇的上下文背景信息应尽可能充分地提供。这些原则对问卷调查(量表)的制作和本地化给予了方向和指引,可以说非常实用。虽然只是一种词语层面上的使用指引,而在句型层面上则并没有涉及。要提高问卷本身的可译性,还需要在问卷(量表)的制作中实现句法的简单化和明晰化,并将简单明晰的句法和句意作为问卷(量表)制作的指引原则,并具体化为明确的要求,则会更有帮助。业界似乎并没有类似的指引。

  其次,问卷(量表)结果的客观性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翻译和本地化项目来实现。量表的制作和跨文化适应是一个非常严谨繁复的过程,有着各种已经验证的翻译模型和方法,比如Brislin模型,比如WHO-QOL跨文化生活质量研究问卷翻译法,对翻译(回译)人员的语言、职业、专业背景、人数等的规定,对回译版本的数量的规定、对回译版本的reconciliation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再次,问卷和量表结果的客观性,还需要另外一个层面的调适。在翻译到另一个语种之后,问卷和量表经常会需要进行专门的对等性和文化相关性的研究。在对等性方面,会进行翻译和回译。

  而关于文化相关性方面的问题,却涉及到了对问卷(量表)内容本身的修订,例如对量表(Scale)本身的跨文化修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货币量表。答卷人个人信息中有关家庭月收入总额的信息,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决不能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而已,必须由专家根据目标语国家和文化以及经济水平等进行适应性修订。而有关问卷和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可靠度的验证有时是通过实地测试来进行的。结构效度的验证通常会用到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配对t检验用来检验其内容的效度。可靠性系数被用来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比如1997年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IT)采取IRT分析技术和改编的Delphi技术来确保量表的质量。

  最后,问卷和量表结果的客观性,还需要原文、译文和回译文之间的.互动。问卷和量表的翻译和本地化虽然从原则上而言是单向的,是需要忠实于原文的,是围绕原文为中心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最根本的原则却是调查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数据的真实性。相较而言,原文不再是中心,译文也不再是副本(在合同翻译中译文文本就等同于副本,在遇到争议的时候,以源语文本为准),而是和原文同起同坐的、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研究和调查文本。如果在翻译、回译、调适、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原问卷和量表的不明确之处,是需要对原问卷和量表进行修订的。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五、一般意义问卷(量表)翻译质量的保证手段

  问卷的翻译和本地化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如同科研量表那样大动干戈的。以上的有关问卷(量表)的翻译和本地化论述是一种最高级别的、非常理想化的状态。事实上很多从一般问卷到科研量表之间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六、结论

  问卷和量表翻译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成为了一种跨学科的团队合作,超越了单个译员的工作范畴,也超越了语言工作者的工作范畴,而成为了科研工作的一部分。而事实上,翻译的质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信”、“达”、“雅”所能涵盖的了,而是进行了扩展,包括了原文本身的可译性、问卷和量表结果的客观性甚至原文的修订。这一切标志着翻译已融入了各个学科的范畴之内。

上一篇:张承志诗性小说的特征论文下一篇:人文性特征在历史教学的体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