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问题激荡的语文课堂,只能步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之后尘,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永远不能掀起激荡的波澜。本文为语文教学法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教学法的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好,就能帮助学生走进新的知识的殿堂,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素质得以提高。好的提问,犹如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波澜迭起。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世界里尽情翱翔。
关键词:提问 逻辑性 引导性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早在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良诱人”。现代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有一定的艺术技巧,教师在教学中真正重视问题的设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围绕教学目标提问。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总得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个大方向。怎样保证学生不漫无边际随意地乱问?老师预先示范性的提问,就必须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住大纲和教材。凡是有悖于大纲或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过多讨论,因为单就某一堂语文课来说,教学目的是比较单一的,如果四面撒网,就会漫无边际。如果老师不知所问,那么学生当然也就不知所答,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问题了。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很长,如果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在教这篇课文时可只提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着它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如果每一个细节问题都要由老师来设计,那么不但体现不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还会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老师一定要善于拟题。
2.提问要有逻辑性。
提问,一定要根据课文的体裁、文章的特点来安排,注意思维的逻辑性。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达不到预期课堂效果。
3.提问要扣住实质性问题。老师的提问内容必须要务实。
务实就是要能让学生具体地操作它,并通过它去提出更多更深更细的问题,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增强技能的目的。如果老师的问题太抽象化、术语化,就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发问。如果,老师只是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主题是什么的话,就会显得太过笼统,学生当然就不容易把握。
4.老师的这种引导性的提问,还要难易适度,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发问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问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去探讨,自然就不会有问题来问。老师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不但会失去提问的兴趣,而且还会失去提问的信心。老师提问学生,这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第二步,或者说是最关键的一步,应该是引导出学生自己心中的疑问。只有学生的提问,才能问出个性、问出水平、问出素质;也只有学生的发问,才能真正使学
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课堂上的主人!所以,“提问学生”是老师抛出以去的“砖”,它根本目的是要引出“学生提问”这块“玉”。那么,老师该怎样去雕琢这块“玉”呢?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经过老师的提问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提出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这么多问题,老师当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回答。但是,这并不是说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置之不理,而是说老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分别加以处理。把质量高的、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文章的中心,形成一个提纲,安排在课堂上逐层深入地讨论解决;至于学生提出字、词、句、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或者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来解决。例如,在教《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60多个问题。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在这些问题中,又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至于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学生们经过讨论和补充后,依然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时,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拔和引导。例如上面题目中,有的牵涉到文章写作的背景,有的牵涉到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而这此又不是每一个初中生所能全部了解的,这时,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查阅或回顾一下方志敏其人其事,鲁迅其人其事,讲一点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状况,顺便再谈一谈写作方面的知识,把学生心里的疑问作为讲课切入口。这样,不但可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而且教学过程也变得像庖丁解牛一样顺利了。
5.创设激发思考的环境,让学生愿意提问。
为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打小问号,课后布置复习作业,哪些知识不易掌握有疑问的打个大问号。至于对提问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启发点拨,引导来帮助生疑。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
无论是老师的“满堂灌”,还是老师的“满堂问”,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都只能被动地听或答,老师始终是被行星围绕着的太阳。然而,从提问学生,到学生提问,这问的主体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终于可以回归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上。这是教学探索实践中的一小步,但却是教学思想转变的一大步。
总之,课堂提问有法,但无定法。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提问,“长期适当地持续运用高层次的提问”,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语文教学法的论文】相关文章:
2.语文教学法论文
4.美术教学法论文
7.英语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