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时刻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丰沛,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十分有利于水电的开发。水电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因为其环保、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认可。水电站作为开发水电能源的主体,其经营管理对于水电能源开发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结合水电站管理的历史和现在,谈一谈水电站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电站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总管我国水电站管理的发展路程,大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混乱到规范、从传统到现代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的早期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
(一)早期管理模式
一般而言,水电站都建在偏远山区,自然及社会条件都比较艰苦。水电开发作为一项具有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事业,水电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水电工程一般是由国家负责,集中资金和人力进行水电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由于科技水平和管理理念的局限,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要发展水电站,就只有不断扩大水电站规模,导致水电站管理维护人员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臃肿,管理成本越来越高,管理压力越来越大,管理效率自然也就越来越低。
(二)现代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大部分水电站在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改革。随着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日益频繁,我国水电站管理也逐渐学习和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特别是90 年代后,我国装机容量在100 万kW 以上的大型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很多水电站开始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先进的管理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并按照先进的组织机构,选拔招聘岗位人员,不仅缩小了用人数量,还有利于保障安全生产,水电站的高效率建设,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水电站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水电站的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会出现新的发展。1996 年,我国原电力工业部颁发《关于水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若干规定(试行)》的文件,建议水电站逐渐朝着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发展。诸多水电站陆续朝着这一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并且已经初见成效。所谓“无人值班”,是指水电站内不需要再全天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可每日安排少许人在行政工作时间负责设备和环境的常规巡检、维护、清扫等工作,其余时间电站可以进行自动化运作,电站运行的一切如开停机组数据监视、操作控制、工况调整等工作都可通过远程控制系统由值班人员在远端集控中心统一完成。
要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做好电站设计工作,提高电站设计质量。这是实现是水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控制”模式的前提。由于这一模式是建立在新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方式上的,因此,设计单位在进行电站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电站各种新的不利因素,积极调整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实现电站运营安全。其次,要提高设备质量及安装水平。水电站的'设备质量和安装水平是实现新模式的必要条件,要确保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在设备采购中,应尽量选择高质量的设备,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还应该提高设备安装、调试水平,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其三,要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实现电站自动化运转。这是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控制”的关键。要实现电站的自动化运营,必须拥有以下技术设备:计算机监控设备,主要进行数据采集、辅助决策根据编写的程序进行运行操作及事故处理等;视频监视系统,主要负责实时观测大坝、发电机组、输电设备、水库等设备和环境的各种变化及电站现场生产情况;消防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火灾探测和火灾联动灭火;仿真培训系统,主要负责对运维人员进行概念性培训以及日常操作训练和事故演习,并进行事故分析和典型事故的演示等;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电站生产过程中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以便管理人员做出周密的生产、经营、管理计划。
三、结束语
当前,为了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提高水电站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水电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刻不容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水电站的管理模式也应朝着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理念的方向发展,积极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新模式。从而使水能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电站潜力能够被最大限度挖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大大减少,真正实现电站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水电站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