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防治技术研究的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论文关键词辣椒疫病;发生流行规律;防治技术;福建福鼎

  论文摘要阐述了辣椒疫病在福鼎市的发生流行规律,并从种植抗性品种、采用农业栽培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其防治技术,以供辣椒种植户参考。

  近年来,辣椒疫病在福鼎市部分地区发生危害日益严重,重病田死秧率达30%~100%,成为影响我市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笔者就辣椒疫病在我市的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关键技术作简单介绍,以期为农民在辣椒生产过程中进行此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1发生流行规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所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可经雨水、土壤、气流等多种途径传播,除了引起大面积死秧外,还可造成叶片枯萎、果实腐烂、茎杆出现坏死斑以及萎蔫死亡等多种症状,一般病株率为15%~30%,严重时达80%以上,现已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种植区普遍发生和流行,成为辣椒生产中增产增收的主要障碍之一。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土壤内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在潮湿土壤中,菌丝可存活4~15个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当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原菌随灌水、气流等传到寄主各部位,引起发病,进行再侵染。

  福鼎市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这给辣椒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的政策引导下,辣椒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辣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新品种引进、栽培条件的改善等措施的实施,其实也将辣椒疫病的发病因素积聚起来,致使辣椒疫病在我市的危害日趋严重。2006~2008年对我市辣椒产地的调查表明,气候适宜时,一般田块减产20%~30%,严重的全田绝收,给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在大棚全年均可发病,露地4月下旬发病,5月至7月下旬大发生,蔓延迅速,2~5d内可危害大部分植株,尤其是刚进入坐果期的辣椒极易感病,常发生果实腐烂,植株大片枯萎,使农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防治技术

  2.1种植抗性品种

  由于杀菌剂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危险性愈来愈强,加之辣椒疫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一旦地上部分出现发病症状,再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已很难达到防治效果。如果在种植抗性品种能有效地解决辣椒疫病的前提下,那么种植抗病品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又安全的措施。我国已选育和筛选出了一批抗辣椒疫病的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湘研1号、湘研4号、湘研5号等系列以及21号牛角椒、朝天椒、早丰1号、光皮椒、窑嘴大辣椒等,生产者可根据需要选种合适的品种。

  2.2采用农业栽培措施

  2.2.1清洁田间、减少病原菌原始生物量。辣椒生长期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不能将病株和病残体随意丢弃在田间和水渠中,应集中晾干烧毁,以减少病原菌原始生物量。

  2.2.2合理轮作。辣椒疫霉菌不仅可侵染辣椒,还可侵染番茄和葫芦科中的50多种作物,因此在我市可以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或与叶菜类和葱、蒜类作物轮作,避免与茄果类和瓜类作物轮作或套作。

  2.2.3改进栽培措施。辣椒地应选择不易积水、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移栽前进行深翻晒土,采取高畦深沟地膜覆盖栽培,及时地进行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对辣椒疫病的抵抗力。

  2.2.4选择合适的肥水管理方式。在辣椒种植过程中应选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作为基肥,苗期少施氮肥,可适当地施些硅肥和硼肥来增强植株对辣椒疫病的抵抗力,在花蕾期和盛果期应及时地追肥。灌水要及时适当,一般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水,缓苗发根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部发展,结果期要勤浇水。灌水应采用小水沟灌,杜绝大水漫灌,以多水口、不上垄为原则,避免病原菌从发病区向未发病区传播。2.3化学防治

  由于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因此辣椒疫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品种抗病性等关系较为密切,病害发生多从侵染根部开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地上部分表现症状时,再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用化学方法防治辣椒疫病要系统用药。具体来说在辣椒育苗时,结合防治苗期的猝倒病、根腐病等病害,喷施1~2次甲霜灵锰锌或烯酰吗啉锰锌;定植后,可用霜脲氰、烯酰吗啉或嘧菌酯进行灌根;生长期每隔10d左右,用烯酰吗啉、烯酰吗啉锰锌或氟吗锰锌进行灌根或喷雾处理,但重点应喷施到根部和茎基部,才能有较好的效果,杀菌剂的具体使用剂量参照药剂说明。

上一篇:探析竞争对市场和效率分析影响论文下一篇:杉木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