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值得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利用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共同荡起和谐教学的双桨,将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本文主要立足《经济法》课程教学,浅谈对构建和谐教学关系的认识。
一、联系实际,把脉学生心理特征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必需努力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授课效果。从中职学生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心理特征:一是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学生有相当部分是升学独木桥上的落水者,往往带着心中的阴影进入中职学校的大门,缺乏自信;二是学生年龄处在青春期,价值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心理没有完全成熟,不够配合教师工作;三是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没有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在《经济法》课程学习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法律基础薄弱等问题。相当部分的学生觉得《经济法》是门辅助科目,学不学无所谓,并且对经济法不感兴趣,觉得法律知识既枯燥又难学。为了让学生学好《经济法》这门课,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改变不和谐的教学现状,迈向和谐教学的目标。
(一)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通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与法”、“社会与法”等事例,特别是经济活动中因为“不懂法”而受骗的鲜活事例,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讲到《合同法》时,我向学生讲述“霸王条款”等例子,唤起学生对合法权益的认知,以及讲述“合同欺诈”等事例,使学生明白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学习经济法的正确价值观。
(二)深入浅出,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比较形象通俗的讲法,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特别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事物,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先易后难地进行讲授,并通过“鼓励式”提问,增强学生的信心。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我列举商家“消费潜规则”的例子,让学生对照法律指出其中违法之处,课题难易适中,学生往往能较好地进行回答,我再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既要通过观察来掌握学生理解程度,又要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来调控教学进程,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投入、观察、指点学生的学习活动。讲到《广告法》时,我布置学生“寻找问题广告”作业后,在课堂对学生作业适当进行归纳,其间穿插学生找出的问题广告,再提问学生谈法律依据,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活,学习热情逐渐高涨。
二、强化谋划,夯实和谐教学基础
从课程设立的本意来看,经济法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经济法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课堂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教与学的必要前提,和谐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提问设计,促进教学互动展开。
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钻研、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事先设计出要学生理解的问题以提问的形式进行,由学生解答,教师做点评,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讲到《反不正当竞争法》时,我精心准备了100多条提问,将课堂教学变成“你问我答”的讲堂,将不正当竞争的种种情形以问答题的形式讲授给学生。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做到真正的和谐教学。
(二)预习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注意使用“前置作业”的方式,激发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在讲授《公司法》时,该章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掌
握公司的设立条件、程序及组织机构,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生动地上好这门课,我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找出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教案材料,力求有针对性、形象地为学生进行讲授。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自行搜索设立公司的条件,程序与组织机构的内容,让他们对设立公司的各方面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讲授到该内容时,我进行重点内容讲授后,再适当地播放与公司设立条件、程序相关的视频以及一些知名企业家的成功创业史给学生们看,由于学生预习比较充分,课堂教学组织比较恰当,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地掌握《公司法》知识。
三、创新形式,营造和谐教学局面
在经济法教学中,通过创新“听”“看”“悟”等教学活动形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深化到情境构建,使学生获得对经济法全面和谐的视听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丰富知识。
(一)创意“听”法,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听”是要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听。如何做到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听呢?课堂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完善。一是心情愉快、营造活泼氛围。我们知道,美声唱法的歌声让人有美的享受,究其原因就是唱美声的歌手,嘴角往往向上弯,表现出微笑的表情,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同样的道理,教师保持愉快的心情,用微笑将学生的距离拉近,用和蔼的容貌增强亲和力,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因连续几节课下来精神难免显得疲惫,精神状态不是很理想。这时,我会堆满笑容向大家问好,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微笑,那么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完全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疲惫的氛围也得到缓解。二是语言生动,讲出教师风采。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我们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经济法课程里,理论性、思维化的东西比较多,按本宣科地讲授难免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学语言不但要抑扬顿挫,而且还要富有幽默感,与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有关知识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巧妙地穿插在教学之中。三是善用体语,吸引学生眼球。肢体语言是人类表达内在情感常用的艺术手法,善用肢体语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生动形象阐析教学内容、取
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起着非常的作用,是师生愉快教学的动力“引擎”。如:讲到一些重要知识点时为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通过“拍拍手”这个动作来表达,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较高度的集中,有利于学生将重点更好地“听”进脑海里。
(二)创意“看”法,构建形象的教学情境。
我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功能,把声、光、图、色等形式引入经济法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经济法的兴趣,并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掌握经济法的知识,加深对经济法的理解。一是图读商标,识真辨伪。在学习商标法这门课程时,我先是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商品的商标,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他们所熟悉的驰(著)名商标,再结合商标法的相关知识向学生讲述,这样能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商标的知识点。二是实物演示,形象感知。在区分动产与不动产这两个名词概念时,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物资源来列举动产与不动产的例子,再结合理论来讲述,这样既能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动产与不动产,又深刻地区分了这两个概念。三是多彩影像,视觉盛宴。在讲到《合同法》的时候,适时地给学生播放《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视频,让学生感知在现实生活中订立合同存在的一些陷阱,从而让学生对合同法理论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最后,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资源,在教室里张贴经济法的小常识,学生可以在课间空闲时间来看看学学,从而陶冶学生学习法律的性情。
(三)创意“悟”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去。经济法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和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我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理论,坚持边学理论边实践,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创意渐悟,认知商道。我安排学生到商店作社会调查,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看到了什么”和“想到了什么”,从最初学生“只看到一个招牌”的发言,到看见“营业执照”“价格标签”“商品商标”“生产日期”“商品认证”等等,使学生对市场主体的登记、价格的制度、企业的品牌、商品的标注、许可生产制度等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将从而将枯燥抽象的经济法课程变得生动化,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二是创意顿悟,心领神会。我布置学生“模拟设立一间公司”的作业,增强学生创业的现场感,使学生对公司住所、公司名称、公司章程、经营范围等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根据公司法的原理,纷纷模拟设立自己喜爱的公司,我再针
对不同学生模拟设立公司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并组织学生到有关公司实地参观,当学生将真实的公司与自己模拟设计的公司进行比较时,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公司是这样的!”。这种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将来走进社会的实践能力。通过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丰富知识,有利于实现高效的教学目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荡起和谐教学的双浆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