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滨水商务区设计手法初探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现代滨水商务区设计手法初探论文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改变,原有滨江产业退二进三,滨江地带的多功能、高密度开发越来越普遍。现代滨水商务区已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领域。同时,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得滨水区域的开发势在必行。概念性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新视角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设计方法,适用于任何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成功规划设计的重要保障。成功的滨水商务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在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本文以武汉滨江商务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对滨水商务区概念性设计的一些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进行探讨。

  1.1项目概况

  武汉滨江商务区地处长江大桥与二桥之间,西临长江,东临和平大道,北临秦园路,南为规划道路,包括武昌车辆厂片、月亮湾片、裕大华片以及积玉桥D、H片,用地面积84。7公顷,在上位规划中确定为商业和住宅混合用地。

  1.2优势分析

  本地区作为武昌黄金滨江地带,具有区位、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具体如下:

  (1)武昌滨江地区是武汉近现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中心地区,城市的根基就在于此;

  (2)滨江商务区处在长江生态景观轴线之上,拥有武汉最广阔的江景资源。同时北岸近百年的外滩建筑群,为武汉滨江商务区天际线的全新打造提供了先天条件;

  (3)滨江商务区承载着以红楼为代表的辛亥革命首义文化区、以黄鹤楼为代表的名胜旅游区的景观特色,以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区、以楚文化旅游区、以公司总部区核心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生态景观辐射。以其独特的临江文化魅力,成为连接户部巷小吃一条街和彭刘杨路美食一条街的饮食文化、徐东现代商圈和解放路传统商业文化的纽带。

  武汉滨江商务区的整体定位为:

  (1)九省通衢,打造中国中部商务高地,提升城市能级;

  (2)江城中心,融合武汉三镇空间结构,完善城市格局;

  (3)活力平台,建立武昌滨水公共中心,丰富城市功能;

  (4)长江之塔,树立长江中游第一高楼,代表城市形象。

  带型展开的高密度开发区,是滨水商务区固有的基地特征。作为城市地标建筑所在地,其建设应从规模、交通、形态、功能、环境等方面来把握,在综合分析国外滨水区设计案例的基础上,如芝加哥滨水地区以其交通优势和景观优势,成为高密度的商务发展区;曼哈顿滨水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城市形象和由高耸入云的摩天楼组成的天际轮廓线一直以来都是纽约市的象征,也是这个城市最为核心的功能区域,进一步加深了本地居民和游客对城市形态的认识;横滨21世纪滨水区没有把代价昂贵、区位优越的“宝地”用作纯商务中心区开发,而是在中央地区布置美术广场,安排象征横滨历史文化的“日本丸”公园和海洋博物馆,划出总用地25%作公园绿化和居民住宅,以保持和谐的城市综合功能;

  多伦多滨水地区规划十分重视交通体系的建设。滨水地区的路网形态应该是城市临近地区路网形态的有效延伸,特别注重滨水步行系统的合理组织,快速路帮助在水边营造了明确的、独立分开的区域;金丝雀码头金融区利用原有港池,营造区域内部开敞景观,同时注重小环境的营造,以及室内外步行空间的联通,通过多种生态处理手段,在规划、建筑、交通等层面尽可能降低碳耗,成为未来商务区建设的典范。

  总结了现代滨水商务区设计的原则,如下:

  (1)高密使用,铸就黄金地带;

  (2)城市地标,突显商务高地;

  (3)服务完备,融合多种功能;

  (4)交通便捷,直达商务核心;

  (5)配套完善,创造低碳典范。

  在功能结构规划上采用圈层结构,突显中心地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合理布局商务区内的核心功能和配套功能,以倒“T”型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保证了区内功能的有效组织和使用的方便,如图所示。

  鉴于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缺乏宏观层次上的研究和指导;

  规划设计主要由城市规划师或建筑师单一设计,缺乏多学科、多角度的系统研究,设计千篇一律;城市设计仅仅被当作造型艺术来处理,沦为城市美化设计;重形式轻概念设计。本项目规划设计中采用以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法,打造绿色T。E。L。商务区为目标。具体设计如下:5。1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RANSIT)的交通组织模式由于人流量和交通量极为巨大,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还应提倡功能混合发展的模式,加强交通的系统引导,充分利用临江大道的通行能力。提高和平大道道路等级,增加其通行能力。增加由城市外围快速道路和过江通道到达本区域的快速道路,具体的设计策略有:

  (1)便捷多样的公共交通方式。公共交通的设计应多样化和网络化,以适应多种速度和水平面的交通形式,做到快速、转换方便、安全;

  (2)便捷多样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地铁换乘的基础上,通过区内1。项目概况及优势分析2。项目定位3。现代滨水区设计原则4。功能结构规划5。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BRT解决通勤交通,通过区内绿色公交线路,提供观光购物休闲的内部流线;

  (3)畅通有序的车行交通组织。商务区外部车行交通便捷,进入区内通过有效组织,最快进入主体建筑和地下停车场,减少交通拥堵压力;

  (4)以人为本的步行交通体系。步行设计应结合街道功能的混合使用来进行,增添步行空间的趣味性和变化,将步行者当作客户来服务,增加与公共交通的便捷联系。结合地铁站点,设置人车分离的步行体系,以大平台和天桥引导人行流向,并提供宜人的步行环境;

  (5)通过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将保证地下、地上交通的'无缝对接,并提供多元化的功能和多样化的景观。

  5.2以绿色生态为导向(ECOLOGY)的低碳商务模式设计策略有:

  (1)绿化体系,增加碳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大湿地和林地保护力度;商务区内景观资源集中布置,以发挥最大的绿化价值。同时通过乔木林带的种植,营造城市商务公园,提高公共绿地比例;

  (2)混合功能,引入活力。多功能混合型城市对于城区活力的营造、特别是夜间活力的维系意义重大。为避免商务区在夜晚成为空城,规划强调多种功能混合使用,使商务区在24小时都能保持充沛的活力,展现城市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考虑到本区域有大量商务人士入住,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使其工作无后顾之忧,本区域将考虑社区级生活服务设施;

  (3)多彩商业,活化功能。

  注重与城市功能的结合,将服务大量人流的餐饮购物商业布置在靠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将特色餐饮娱乐设施布置在滨江一侧;(4)技术手段,降低碳耗。在区内合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热源泵供热系统、垃圾废物分解再利用系统、建筑自身碳汇系统、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

  5.3以标志景观为导向(LANDMARK)的形象塑造模式设计策略有:

  (1)景观体系,塑造景观主题。商务区通过对中央城市绿带的立体化处理,形成与长江联通的景观意象,同时大面积的造景观平台,也将突出标志性建筑的中心地位;

  (2)景观体系,强化垂江筒廊。对武昌车辆厂地块规划了多条景观通廊,通过对规划区内秦园路等道路的景观塑造,突出垂直长江的绿廊,妆点城市生活;

  (3)景观体系,体现地方特色。滨江地带是武汉文化的发源地,是文化遗迹的聚集区,是历史文脉的主线,人文武汉的载体。因此,在景观塑造上,将通过各种小品、城市家具、地面铺装等形式,唤回该地区的历史记忆,并增添新的城市文化印记;

  (4)视觉体系,打造多层次天际轮廓线。确定武汉滨江城市形象中最重要的“水岸之冠”要素。商务区的滨江轮廓线通过多层次展现,在滨江路一线,通过低矮的裙房轮廓线,塑造人性化尺度景观,体现滨江活力;在临近滨江地块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强调比较均质的轮廓线处理,展现商务区的总体形象;靠和平大道一线,通过以标志性建筑为代表的大起大落轮廓线变化,展现城市魅力;

  (5)长江之塔,升华城市文化形象。高500米的“长江之塔”,既高度概括了项目所在区域位置,也具有气势。塔楼使用“三”为主题,塔楼标准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其三角分别正对汉口、武昌、汉阳,并且以其卓尔不群的姿态,与武汉三镇传统的形象标志——黄鹤楼、电视塔、江滩等互相呼应;

  (6)活力平台,创造开放空间。规划方案中则采用了商业与公共绿地复合利用的方式。在中心公共绿带上搭设抬升广场;平台中央下沉空间的处理,创造出闹市中静谧的环境等。

  现代滨水商务区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的原则,重视现代滨水商务区的概念性城市设计,重视吸收地域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将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在滨水商务区规划设计中,展现城市滨水区的魅力,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

  6.结语

【现代滨水商务区设计手法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边城》衬托手法初探

2.现代风格装饰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控制手法论文

4.现代综合医院日间手术空间设计初探论文

5.带状滨水公园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6.简约风格的设计特征手法及应用论文

7.同构手法下的平面设计的论文

8.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上一篇:关于植物配置的论文下一篇:关于动物论文的评述报告